名句出處
出自先秦佚名的《長發》
全文:
浚哲維商,長發其祥。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
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
率履不越,遂視既發。
相士烈烈。
海外有截。
帝命不違,至於湯齊。
湯降不遲,聖敬日躋。
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
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
不競不絿,不剛不柔。
敷政優優。
百祿是遒。
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
何天之龍,敷奏其勇。
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武王載旆,有虔秉鉞。
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苞有三櫱,莫遂莫達。
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參考注釋
小共
亦作“ 小拱 ”。小法。《詩·商頌·長發》:“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龐。” 毛 傳:“共,法。”《孔子家語·弟子引》:“ 孔子 和之以文,説之以詩曰:‘受小拱大拱,而為下國駿龐。’” 王肅 註:“拱,法也。”
謂少與相聚。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非意所欽重者,而來戲調蚩笑友人之闕者,但莫應,從小共轉至於不共;亦勿大求矜,趨以不言答之。”
大共
(1).共同。大,表示範圍廣。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後漢書·西羌傳·羌無弋爰劍》:“至 元康 三年, 先零 乃與諸 羌 大共盟誓,將欲寇邊。”
(2).一般。 清 戴震 《原善》卷下:“人與物,成性至殊,大共言之者也。”
大*法。共,通“ 拱 ”。《詩·商頌·長發》:“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 毛 傳:“共,法。”
下國
(1).天下;下界。《詩·魯頌·閟宮》:“奄有下國,俾民稼穡。”《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而聚於一舍,其下國可以禮致天下。”
(2).諸侯國。《書·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國。”《逸周書·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國作陳周,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 孔晁 註:“下國,謂諸侯也。”《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初 恭王 始都下國,好治宮室。” 李善 註:“以天子為上國,故諸侯為下國。” 唐 齊己 《村居寄懷》詩:“諸侯行教化,下國自耕桑。”
(3).小國。對中原大國而言。 漢 袮衡 《鸚鵡賦》:“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魏書·奚斤傳》:“ 斤 等三十餘人議曰:‘ 河西王 牧犍 ,西垂下國,雖內不純臣,而外修職貢,宜加寬宥,恕其微愆。’” 唐 溫庭筠 《經五丈原》詩:“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4).指京師以外的地方。 唐 李賀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詩之二:“青軒樹轉月滿牀,下國飢兒夢中見。”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屬聞降詔起羣彥,遂自下國趨王畿。”
(5).謙稱本國。《國語·吳語》:“天若不知有罪,則何以使下國勝!”《三國志·魏志·劉曄傳》:“ 上繚 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琉球入學》:“ 康熙 二十三年,冊封 琉球 …… 中山王 尚貞 親詣館舍云:下國僻處彈丸,常慚鄙陋。”
駿厖
亦作“ 駿蒙 ”。亦作“ 駿龐 ”。猶言篤厚。《詩·商頌·長發》:“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 毛 傳:“駿,大;厖,厚。” 孔穎達 疏:“言為下國大厚,謂成其志性,使大純厚也。”《荀子·榮辱》:“《詩》曰,‘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蒙’,此之謂也。” 楊倞 註:“蒙讀為厖,厚也。今《詩》作‘駿厖’。”《孔子家語·弟子行》:“ 孔子 和之以文,説之以《詩》曰,‘受小拱大拱,而為下國駿龐。’” 王肅 註:“駿,大也;龐,厚也。”
佚名名句,長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