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二首》
全文:
鉛膏染髭鬚,旋露霜雪根。
不如閉目坐,丹府夜自暾。
誰知憂患中,方寸寓義軒。
大雪從壓屋,我非兒女萱。
平生學踵息,坐覺兩鐙溫。
下馬作雪詩,滿地鞭箠痕。
佇立望原野,悲歌為黎元。
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
蹤跡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謝李丞相,吾將反丘園。
參考注釋
下馬
(1) 從馬上下來
我為了減輕馬的負載寧願下馬
(2) 比喻某個重大工程或工作項目中止進行
作雪
謂醖釀降雪,下雪。 宋 陸游 《大雪歌》詩序:“累日作雪竟不成,戲賦此篇。”
鞭箠
1.鞭子。亦用作比喻。《國語·吳語》:“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漢 劉向 《說苑·談叢》:“騏驥日馳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歐榘甲 《新廣東》五:“鄙人雖淺陋,願執鞭箠為馬前卒。” 何其芳 《一個平常的故事》:“讓我的歌唱變成鞭箠。”
2.鞭打。《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宮人盜者,即時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隱情。”《太平廣記》卷四八*九引 唐 無名氏《冥音錄》:“幼時,每教其藝,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終莫究其玅。”《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明日主人尋究,定遭鞭箠。” 劉師培 《悲佃篇》:“若輸稅逾期,則鞭箠之慘,無異於公庭。”
3.比喻督促、勉勵。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一節:“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從而崇拜之擁護之。”
4.征服,控制。 清 姚鼐 《書<貨殖傳>後》:“方 秦始皇 統一區夏,鞭箠夷蠻,雄略震乎當世。”
蘇軾名句,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二首名句
名句推薦
從渠腰上有金帶,何處山中無菜羹。
福州幕官《句》
詩詞推薦
【雙調】撥不斷_閒樂泛浮槎
吳仁卿〔元代〕閒樂泛浮槎,寄生涯,長江萬里秋風駕。稚子和煙煮嫩茶,老妻帶月包新鮓,醉時閒話。利名無,宦情疏,彭澤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