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馬廷鸞的《三月初五日先秘閣忌》
全文:
鳥啼花落暮春天,一遇斯晨一泫然。
舊業豈無書可讀,遺言猶有石堪傳。
孝思不礙飛遐想,忠憤何由竭報緣。
廟社已同纓紱盡,尊堯千古憶陳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孝思
孝親之思。《詩·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毛 傳:“則其先人也。” 鄭玄 箋:“長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維則三後之所行。子孫以順祖考為孝。”《魏書·孝感傳·趙琰》:“年餘耳順,而孝思彌篤。”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謝賜筵表》:“此蓋伏遇皇帝陛下永懷先烈,務廣孝思。”《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只你一點孝思,就是天地也感格的動了。”
不礙
無妨礙;沒關係
行,行,不礙!我是又冷又餓,一陣兒發暈,不要緊!——老舍《駱駝祥子》
遐想
超越現實作高遠的想像
忠憤
忠義憤激。《魏書·刁沖傳》:“ 沖 乃抗表極言其事。辭旨懇直,文義忠憤。”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書說》:“ 唐 杜工部 更 天寳 之亂,作詩獨出忠憤,措意甚深,而用事不苟。” 明 楊慎 《歲享旌忠廟碑記》:“以身殉城,以死勤事,忠憤之氣,凜然千載。” 章炳麟 《雜感》詩之一:“羣公辛苦懷忠憤,尚憶‘ 揚州 十日’不?”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馬廷鸞名句,三月初五日先秘閣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