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接都門才百里,壓城殘雪照牙旗

梅堯臣送余郎中知鄭州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送余郎中知鄭州》

全文:
西接都門才百里,壓城殘雪照牙旗
風煙古是諸侯國,鴈鶩新來僕射陂。
饋食且依當日具,鑄刑無改昔人為。
濃薰舊舍青綾被,不越常衙睡足時。

梅堯臣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梅堯臣西接都門才百里,壓城殘雪照牙旗書法作品欣賞
西接都門才百里,壓城殘雪照牙旗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門才

世家大族中有才能的人。《魏書·李彪傳》:“臣謂宜於 河 表七州人中,擢其門才,引令赴闕,依中州官比,隨能序之。”《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門才者,因其世家,敘其才用。”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殘雪

尚未化盡的雪。 唐 杜審言 《大酺》詩:“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唐 於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贊府》詩:“風兼殘雪起,河帶斷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詩:“臘意亦知人戀歲,為留殘雪隔年看。”

牙旗

旗竿上飾有象牙的大旗。多為主將主帥所建,亦用作儀仗。《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 薛綜 註:“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 宋 陸游 《將至金陵先寄獻劉留守》詩:“別都王氣半空紫,大將牙旗三丈黃。”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九二:“不容 水部 賦清愁,新擁牙旗拜列侯。”

梅堯臣名句,送余郎中知鄭州名句

詩詞推薦

西接都門才百里,壓城殘雪照牙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