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邵雍的《觀詩吟》
全文:
愛君難得似當時,曲盡人情莫若詩。
無雅豈明王教化,有風方識國興衰。
知音未若吳公子,潤色曾經魯仲尼。
三百五篇天下事,後人誰敢更譏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未若
不如,比不上。《後漢書·荀彧傳》:“ 彧 報曰:‘今穀食雖少,未若 楚 漢 在 滎陽 、 成皋 閒也。’”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風起。’”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廟,則存其禮誠善矣。然而存其禮之為勸乎農也,則未若時使而不奪其力。” 宋 蘇軾 《賀坤成節表》:“放億萬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飯無數之緇褐,豈如散廩以活饑民。”
公子
古代稱諸侯的兒子或女兒,後來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大公子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潤色
修飾文字,使有文采
乃增損而潤色之。——蔡元培《圖畫》
曾經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某種動作、行為或情況是以前某段時間存在或發生過的,動詞後面往往有助詞“過”
我曾經做過國小教師
我曾經到過北京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魯國 人。《莊子·人間世》:“ 顏回 見 仲尼 ,請行。”《史記·孔子世家》:“ 紇 與 顏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禱於 尼丘 得 孔子 。 魯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 丘 雲,字 仲尼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 仲尼 敘帝王之書。” 明 顧絳 《述古》詩:“ 仲尼 貴多聞, 漢 人猶近古。”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掉了一頂帽子,又有何妨呢,卻看得這么嚴重,實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當了。”
邵雍名句,觀詩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