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挽陳司直二首》
全文:
五朝際遇諸家少,四葉封崇一品榮。
不似鶯花貴公子,宛然螢雪老書生。
交遊綠野舊賓客,濡染滄洲賢父兄。
吾老埋辭失之約,餘哀翻入薤歌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交遊
亦作“ 交遊 ”。1.朋友。《管子·權修》:“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鄭君墓志銘》:“君天性和樂,居家事人,與待交遊,初持一心,未嘗變節。”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 蕭伯升 ﹞豪詄自喜,意氣卓犖,交遊滿天下。”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至於地方一層,實在毫無辦法想了。因為我並無交遊,止認得幾個學校。”
(2).交際;結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遊也,緣類而有義。” 漢 王符 《潛夫論·務本》:“列士者,以孝悌為本,以交遊為末。” 宋 王安石 《與陳和叔內翰書》:“與 和叔 交遊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孫犁 《白洋淀紀事·走出以後》:“她卻交遊很廣,認識許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許多姐妹。”
見“ 交遊 ”。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濡染
(1).沾染;受薰陶。 唐 歐陽詹 《出門賦》:“路實多岐,絲無定色,任玄黃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公言近世學問,濡染陳俗, 卻人 雖善士,亦或不免。”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後 文正 子 文清 相國, 文莊 子 山舟 學士,果濡染家學,八法冠時,碑版大書,照曜四裔。”
(2).謂描繪和表現。 聞一多 《詩與批評》:“ 杜甫 之後有了 白居易 , 白居易 不單是把筆濡染著社會,而且他為當前的事物提出他的主張與見解。”
(3).浸濕。常指運筆寫字作畫。 唐 李商隱 《韓碑》詩:“公退齋戒坐小閤,濡染大筆何淋灕!”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紫姑大書字》:“墨漿以大器貯,備濡染也。” 明 高濂 《玉簪記·手談》:“[外]仙姑手中佳扇,為何無人題寫?[旦]欲求足下濡染,未敢輕凟。” 郭沫若 《木筆》詩:“蘸足紫墨水,好向紙上寫新詩,問誰在濡染大筆,這樣地淋漓?”
滄洲
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然後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許由 。”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詩:“涵空一白十萬頃,浄洗素練懸滄洲。”
父兄
(1) 父親與兄長。
兼仗父兄之烈。——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泛指家中長輩,或用作偏義複詞,指兄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劉克莊名句,挽陳司直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