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高適的《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
全文:
新地務平典,輶軒推上才。
迢遙溟海際,曠望滄波開。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鰲不可釣,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穀,茫茫連九垓。
挹流納廣大,觀異增遲回。
日出見魚目,月圓知蚌胎。
跡非想像到,心以精靈猜。
遠色帶孤嶼,虛聲涵殷雷。
風行越裳貢,水遏天吳災。
攬轡隼將擊,忘機鷗復來。
緣情韻騷雅,獨立遺塵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長鳴謝知己,所愧非龍媒。
參考注釋
新地
舊時對於當代的諛稱。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熙光新地,邁勛九區。”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 周 室,迄於新地,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吾家有季父,傑出新地英。” 清 金農 《新編拙詩四卷手自抄錄付女兒收藏雜題》詩之一:“新地空嗟骨相癯,常裁別體闢榛蕪。”
平典
(1).公平的律令。《後漢書·陳忠傳》:“臣 忠 心常獨不安,是故臨事戰懼,不敢穴見有所興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謬平典。”《隋書·刑法志序》:“歲布平典,年垂簡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臣守平典,庶無寃濫,雖死不恨也。”
(2).平板質實。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 孫綽 、 許詢 、 桓 、 庾 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 建安 風力盡矣。”
(3).和平典雅。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文》:“其文皆宗 康 李 ,然能更造平典,雖曰大輅始於椎輪,層冰由於積水,亦由其稟氣和粹,正得其平耳。” 章炳麟 《論式》:“ 簡文 變古,志在桑中, 徐 庾 承其流化,平典之風,於茲沫矣。”
輶軒
(1).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 漢 揚雄 《答劉歆書》:“嘗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藏於 周 秦 之室。”《文選·左思<吳都賦>》:“輶軒蓼擾,彀騎煒煌。” 李周翰 註:“輶軒,輕車也。”《新唐書·陳子昂傳》:“則莫如擇仁可以恤孤、明可以振滯、剛不避彊御、智足以照姦者,然後以為使,故輶軒未動,而天下翹然待之矣。” 清 姚鼐 《萬年庵次劉石葊韻以呈補山》:“前輩輶軒過,風流憶宛然。” 柳亞子 《<盛湖竹枝詞>題辭》之十二:“乘風問俗周詳甚,應有輶軒異代求。”
(2).古代使臣的代稱。《文選·張協<七命>》:“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 李善 注引《風俗通》:“ 秦 周 常以八月輶軒使採異代方言,藏之秘府。”《新唐書·高季輔傳》:“為政之道,期於易從,不恤其匱,而須其廉,正恐巡察歲出,輶軒繼軌,而侵漁不息也。” 章炳麟 《<新方言>序》:“ 錢曉徵 蓋志輶軒之官守者也,知古今方言不相遠,及其作《恆言録》,沾沾獨取史傳為徵,亡由知聲音文字之本柢。”
上才
亦作“ 上材 ”。1.上等的才能。《後漢書·列女傳·皇甫規妻》:“ 皇甫氏 文武上才,為 漢 忠臣。”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七謬》:“上材之人,能行人所不能行。”
(2).指具有上等才能的人。 唐 方乾 《越中逢孫百篇》詩:“上才乘酒到 山陰 ,日日成篇字字金。” 元 范梈 《休日出郊》詩:“遷臣逐客皆前輩,幕長郎官盡上才。”
(3).上等的材料。 南朝 齊 謝朓 《高松賦》:“若乃體同器制,質兼上才。”
高適名句,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