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惠能 《無相頌》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惠能的《無相頌》
全文: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祇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祇在目前。
參考注釋
心平
(1).要求不高。 茅盾 《子夜》十一:“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當作白天的家,時常用‘押寶’的精神買進一萬,或者是賣出五千;--在這上頭,她倒是很心平的。”
(2).心情平靜。 諶容 《人到中年》七:“﹝ 陸文婷 ﹞從院長辦公室出來的時候,心平如鏡,一往如常。”
何勞
猶言何須煩勞,用不著。《三國演義》第九六回:“ 趙雲 慌忙下馬伏地曰:‘敗軍之將,何勞丞相遠接?’”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收拾殘經別法王,袈裟脫去換霓裳。初來不為求超脫,臨去何勞懺罪殃。”
承受煩勞。《敦煌變文集·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舉何勞餧飼濃。” 蔣禮鴻 通釋:“何勞,同‘荷勞’,承荷煩勞的意思。”
持戒
遵行戒律。《百喻經·毗舍闍鬼喻》:“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離苦,獲得道果。”《梁書·文學傳下·任孝恭》:“ 孝恭 少從蕭寺 雲法師 讀經論,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唐 白居易 《唐江州興果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序》:“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見性者,曰 興果律師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不持戒者,居土臺外。”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修禪
學佛坐禪。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自修禪遠豁,絶粒長齋,非服流霞,若食朝沆。”
孝養
竭盡孝忱奉養父母。《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 孔 傳:“農功既畢,始牽車牛,載其所有,求易所無,遠行賈賣,用其所得珍異孝養其父母。”《漢書·文帝紀》:“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 唐 韓愈 《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一紀尊名正,三時孝養榮。” 明 楊慎 《丁丑封事》:“兩宮之孝養在陛下,臣民之覆庇在陛下。”《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你養女兒一場,不曾得我一日孝養。” 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其旨趣,則教之以治家瑣務,處事大綱,巨如政治倫常,細至飲食服用,上而孝養奉親,下若義方教子,示以陳跡,動其興盛。”
父母
(1)
(2) 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相憐
相互憐愛;憐惜。《列子·楊朱》:“古語有之:‘生相憐,死相捐。’”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經解》詩:“未曾相識已相憐,香火靈山亦有緣。”
惠能名句,無相頌名句
名句推薦
山曉月初下,江鳴潮欲來
張軫《舟行旦發》
詩詞推薦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