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足者僧杖者儒,山蹊卻顧步踟躕

乾隆題吳鎮山水卷·其九·山徑探幽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吳鎮山水卷·其九·山徑探幽》

全文:
白足者僧杖者儒,山蹊卻顧步踟躕
林中村舍近不遠,覆釜相招儻是乎。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白足

(1).指白足和尚。 唐 李白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詩:“ 吳 風 謝安 屐,白足傲履韈。” 宋 陳師道 《送法寶禪師》詩:“慇懃禮白足,吾為 泰山 溜。” 明 袁宏道 《別黃道元信筆題扇上》詩:“乞飯隨白足,傭經皈大聖。” 清 孫枝蔚 《勝音上人持張虞山書見訪兼示與淮上諸子唱和》:“謝客常晏坐,觀心頗自如。白足忽到門,手持老友書。”參見“ 白足和尚 ”。

(2).赤足;光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屍變》:“乃從被底漸漸出手得袴,遽就著之,白足奔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 萊陽生 ﹞因過叩 朱氏 之門, 朱 白足出逆。”

杖者

指老年人。《論語·鄉黨》:“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杖者,老人也。”

卻顧

亦作“卻顧”。1.回顧,迴轉頭看。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劉法師》:“ 公弼 送法師迴,師卻顧,唯見青崖丹壑,向之歌舞,一無所有矣。” 宋 葉適 《宜興縣修學記》:“方 周孝侯 童騃縱暴,至比以異物,一旦感激,殺虎斬蛟,從 陸士衡 兄弟,前死不卻顧。”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裕州刀匪》:“ 汪 探聽(囊)擲之,中左臂,負標而逃,絶不卻顧。”

(2).猶言反覆考慮。 宋 秦觀 《盜賊上》:“凡盜賊之首既已伏其辜矣,而刀筆之吏不能長慮卻顧,簡節而疏目,則往往窮支黨而治之。”

(3).猶顧慮。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目擊狐鼠之橫行,而噤不一詰,豈有所卻顧與!” 孫中山 《軍人精神教育》:“稍有知識者,雖亦知漢族不宜受治於滿人,然終不免遲疑卻顧。”

踟躕

(1) 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搔首踟躕。——《詩·邶風·靜女》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樂府《陌上桑》

踟躕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乾隆名句,題吳鎮山水卷·其九·山徑探幽名句

詩詞推薦

  • 於眉州輓詩

    魏了翁宋代〕老雁長雲橫蜀道,歸鴉落日倚江城。摩挲少日生祠記,忍聽虞歌薤露聲。
    白足者僧杖者儒,山蹊卻顧步踟躕 詩詞名句
  • 至道元年冊皇太子二首

    佚名宋代〕皇儲既建,聖祚無疆。鶯旌列們,難戟公行。前星有爛,瑞日重光。際天接聖,溫文允藏。
    白足者僧杖者儒,山蹊卻顧步踟躕 詩詞名句
  • 送劉公達判官赴天德軍幕

    竇牟唐代〕特建青油幕,量分紫禁師。自然知召子,不用問從誰。文武輕車少,腥膻左衽衰。北風如有寄,畫取受降時。
  • 囊螢

    薛嵎宋代〕殘星數點照科斗,此事分明屬後生。記得年時頭未雪,夜窗不覺又三更。
  • 謁金門·上龍門

    敦煌曲子唐代〕雲水客。書劍十年功積。聚盡螢光鑿盡壁。不逢青眼識。終日塵驅役飲食。□□淚珠常滴。欲希借力。莫教重點額
  • 曉晴

    孫應時宋代〕君行定何許,舍棹越林丘。社瓮不容挽,溪毛聊可羞。禪床應濯足,衲被徑蒙頭。靜境有趙趣,樂哉何所憂。
    白足者僧杖者儒,山蹊卻顧步踟躕 詩詞名句
  • 寄婺州李給事二首

    裴夷直唐代〕心盡玉皇恩已遠,跡留江郡宦應孤。不知壯氣今何似,猶得凌雲貫日無。瘴鬼翻能念直心,五年相遇不相侵。目前
  • 箜篌引

    王昌齡唐代〕盧溪郡南夜泊舟,夜聞兩岸羌戎謳。其時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遷客登高樓,不言不寐彈箜篌。彈作
  • 寄方龍溪

    何夢桂宋代〕欲扣玄關訪偓佺,人間無路鐵鞋穿。郎邪舊約驚千載,嵩岳新來下二仙。肯把丹砂分藥鼎,便將白玉種芝田。瓣香
  • 頌古十九首

    釋法全宋代〕缽裹飯,桶裹水,狗子咬人不露齒。堪笑韶陽老古錐,倒地至今猶未起。
    白足者僧杖者儒,山蹊卻顧步踟躕 詩詞名句
白足者僧杖者儒,山蹊卻顧步踟躕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