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同楊西印副使蔡馠若秀才夜登觀音山眺曲阿後湖》
全文:
我昨南渡登金焦,鯨魚跋浪生風濤。
更上君山俯震澤,長江萬里窮秋毫。
五日探奇興不盡,曲阿城畔來登高。
觀音山高高百丈,星辰羅列捫層霄。
懸崖絕磴掛猿臂,崇巒疊嶂森松毛。
山巔作亭瞰飛鳥,湖光山色相周遭。
練湖一萬六千頃,勢與江海爭迢遙。
淵注渟著古所嘆,滄桑磨滅非前朝。
風景不異謝郎死,我來憑眺凌寒宵。
長嘯空山荅山鬼,驚飛雕鶻求其曹。
滄波混茫接元氣,有如盂水浮堂坳。
冰夷擊鼓百靈集,金支翠羽光飄搖。
是時月黑風怒號,萬弩突射錢塘潮。
蛟龍屓贔時隱現,靈胥慘澹天吳驕。
高麗長山互鉤帶,六州一氣回斗杓。
楊公蘄黃昔開府,坐清江漢真人豪。
蔡生白晢美無度,頗能飲酒歌離騷。
東吳菰蘆有君輩,力鞭巨石驅神鰲。
練塘一勺好棲托,結鄰未卜心空勞。
酒闌歌罷意惆悵,煙江明日橫輕舠。
參考注釋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註:“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於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達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
金焦
金山 與 焦山 的合稱。兩山都在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金山 原名 浮玉 ,因 裴頭陀 江際獲金, 唐 貞元 間 李騎 奏改。 焦山 因 漢 焦光 隱居此山得名。 元 薩都剌 《題喜壽里客廳雪山壁圖》詩:“ 大江 東去流無聲, 金 焦 二山如水晶。”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留題金山原韻》之三:“天入 金 焦 鎖鑰舊,地過 豐 鎬 鼓鐘新。” 陸曾沂 《雜題社刻十五集詩錄後》詩:“別有雲天知己淚, 金 焦 兩點倚殘陽。”
鯨魚
鯨的俗稱
跋浪
破浪;踏浪。 唐 杜甫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積水潭》:“是夜聞有跋浪聲,平旦視之,已徙去矣。” 陳毅 《淮河晚眺》詩:“雲山入眼碧空盡,我欲騎鯨跋浪歸。”
風濤
(1).風浪。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詩:“ 曲江 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何其芳 《樹陰下的默想》:“但我卻甘願冒著風濤,帶著渴望,獨自在無涯的海上航行。”
(2).比喻艱險的遭遇。 唐 項斯 《欲別》詩:“歸期無歲月,客路有風濤。” 元 劉因 《人情》詩:“人情雲雨 九疑山 ,世路風濤 八節灘 。” 明 唐順之 《與楊虞坡司馬書》:“風濤兵戈倥傯中,因差人入京謝恩。”
(3).比喻規模大而氣勢猛烈的事件或現象。 魯迅 《二心集·“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須到無產階級革命的風濤怒吼起來,刷洗山河的時候,這才能脫出這沉滯猥劣和腐爛的運命。”《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過去一年裡,億萬 中國 人民經受了一生中最大最複雜的感情的風濤。”
王士禎名句,同楊西印副使蔡馠若秀才夜登觀音山眺曲阿後湖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我昨南渡登金焦,鯨魚跋浪生風濤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