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釋奠先師孔子》
全文:
高居詎恃九重尊,丁祭親承率駿奔。
山海從來欽出類,宮牆何有得其門。
樂音六奏非鐘鼓,禮器千年復簋樽。
經席昨臨今釋奠,躬行未逮敢他論。
參考注釋
山海
(1).山與海。《史記·吳王濞列傳論》:“﹝ 吳王 ﹞能薄賦歛,使其眾,以擅山海利。” 晉 盧諶 《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納蘭性德 《一絡索·長城》詞:“山海幾經翻覆,女牆斜矗。看來費盡 祖龍 心,畢竟為誰家築。”
(2).喻指荒遠偏僻之處。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四》:“且兵革之興,外患眾矣, 微 將遠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國志·魏志·袁渙傳》作“袁徽”。《南史·隱逸傳上·漁父》:“僕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 唐 元結 《系樂府·古遺嘆》:“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披法服,已墮僧數……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輩為高深也。”《周書·晉盪公護傳》:“假汝貴極三公,富過山海。”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和那權豪每結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錯山海,於是飽腹之本意亡。”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出類
超群出眾。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必有天才,拔群出類。” 宋 司馬光 《為文相公許州謝上表》:“伏念臣材非出類,識不先人。” 明 李贄 《答耿司寇書》:“然究其所以出類者,則在於巧中焉。” 郭沫若 《莊子與魯迅》:“ 莊子 在 中國 文化史上的確是一個特異的存在,他不僅是一位出類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拔萃的文學家。”參見“ 出類拔萃 ”。
宮牆
(1).住宅的圍牆。《管子·八觀》:“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
(2).《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於朝曰:‘ 子貢 賢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稱師門為“宮牆”。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元 劉詵 《詠歸亭賦》:“屹宮牆之數仞,接道義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異數記》卷五引 清聖祖 ( 康熙 )《過闕里》詩:“鑾輅來 東魯 ,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宮牆。”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宮牆高萬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宮廷的圍牆。 唐 岑參 《送鄭少府赴滏陽》詩:“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唐 杜牧 《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滿宮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宮牆,隔斷了春天,隔斷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晉書·段灼傳》:“﹝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宮牆,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起煙塵, 金陵 氣暗,怎救宮牆!”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領悟。《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居實,有得也;居虛,無得也。”《南史·隱逸傳上·陶潛》:“少來好書,偶愛閒靖,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張載 《正蒙·有德》:“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如:學習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續時間長。《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腳走, 上海縣 跟著又來。並不是欺他官小,對不住他,只好擋駕;見面之後,有得同你纏。”
乾隆名句,釋奠先師孔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