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喜晴》
全文:
膏壤雨澤足,寥天雲縷收。
日暄風散之,禾黍綠如油。
池塘可容與,九夏成三秋。
芬遞露叢花,響增瀑水流。
問穡步野塍,逐景弄扁舟。
稍慰望歲懷,詩思益紛投。
參考注釋
風散
(1).謂如風消散。《後漢書·劉陶傳》:“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 武關 ,北徙 壺谷 ,冰解風散,唯恐在後。”
(2).風教散播。《晉書·文苑傳·李充》:“澤洽而濡,化流風散,比屋同塵而人罔僭亂。”
風吹散。 唐 儲光羲 《臨江亭五詠》之二:“潮生 建業 水,風散 廣陵 煙。” 唐 韋應物 《陪王卿郎中游南池》詩:“露浥荷花氣,風散柳園秋。”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乾隆名句,喜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