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河南山東得雨識喜》
全文:
齊鄭麥為秋,所需三月雨。
向接方伯奏,東郊趾待舉。
晨夙望南雲,默禱心怇怇。
油然亦屢作,霈兮方延佇。
不遲數日間,郵傳遞佳語。
既欣一犁深,更幸兩州普。
豈惟滋來牟,兼可播稌黍。
眉舒有餘望,心沃無繁苦。
繄余德涼薄,誠格敢自詡。
祗此省歲心,綏豐願海宇。
去冬三白兆,春霖潤膏土。
皇州景色佳,花柳紛煙墅。
察近而略遐,此戒銘心所。
憶昔扶風守,所慮百里許。
彼喜尚艱致,我喜豈易睹。
參考注釋
扶風
(1).疾風。《淮南子·覽冥訓》:“降扶風,雜凍雨。” 高誘 註:“扶風,疾風也。”
(2).古郡名。舊為三輔之地,多豪邁之士。 唐 李白 《扶風豪士歌》:“ 扶風 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後以代稱慷慨豪邁之士。 清 孫枝蔚 《呂生招飲城南酒家》詩:“願得美酒如蘭陵,願得主人勝 扶風 。”
(3).指悲壯激昂之作。 南朝 陳 沉炯 《望郢州城》詩:“空憶《扶風》詠,誰見 峴山 傳。”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淒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乾隆名句,聞河南山東得雨識喜名句
名句推薦
古之君子,使人必報之。
魏徵《隋書·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