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和劉舍人》
全文:
剪綵微茫比絲髮,雕金焜晃映蟬貂。
鵷鸞破曉趨丹禁,雨露迎春下九霄。
花映上尊非索寞,雪侵餘鬢自蕭條。
讀書終日不知味,恰似在齊聞舜韶。
參考注釋
鵷鸞
(1).比喻朝官。 唐 高適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鵷鸞粉署起,鷹隼 柏臺 秋。”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和林卿韻》詞:“永別鵷鸞,已盟猿鶴,肯學 周顒 出草堂。”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六:“彤墀小立綴鵷鸞,金碧初陽當畫看。”參見“ 鵷鷺 ”。
(2).比喻賢者。 唐 王勃 《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城池當要害之衝,寮寀盡鵷鸞之選。” 宋 蘇軾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共喜鵷鸞歸禁籞,心知日月在重霄。”
(3). 唐 時六廄之一。
破曉
早晨剛開始發亮;朝陽或好似朝陽發出光亮
天已破曉
丹禁
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隋書·百官志上》:“殿中將軍、武騎之職,皆以分司丹禁,侍衞左右。”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鳳凰丹禁里,銜出紫泥書。” 王琦 注引《潛確居類書》:“天子所居曰禁,以丹塗壁,故曰丹禁。亦曰紫禁。” 宋 歐陽修 《夜宿中書東閣》詩:“今夜靜聽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宋 黃庭堅 《下水船》詞:“總領神仙侶,齊到青雲歧路。丹禁風微,咫尺諦聞天語。”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迎春
(1).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春配應五方之東、五色之青,故於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東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來。《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鄭玄 註:“迎春,祭 倉帝 靈 威仰 於東郊之兆也。”《後漢書·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於東郊,祭 青帝 句芒 。車騎服飾皆青。” 唐 韋縝 《讀春令賦》:“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輪。”
(2).後世地方官例於立春前一日,率士紳僚佐,鼓樂迎春牛、芒神於東郊,謂之“迎春”。《初刻拍案驚奇》卷七:“蓋因刺史迎春之日,有個白衣人身長丈餘,形容怪異,雜在人叢中觀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樹篇》:“翠穎陵冬秀,紅葩迎春開。” 南朝 陳 謝燮 《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毛澤*東 《卜運算元·詠梅》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樹誠 《我愛這一行》:“元旦晚上,她們劇團要同我們廠開一個迎春聯歡晚會。”《文匯報》1991.2.7:“本報昨天在七重天賓館舉辦《文匯報》讀者迎春座談會。”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對新家醞玩自種花》詩:“香麯親看造,芳叢手自栽;迎春報酒熟,垂老看花開。”參見“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辛夷》。
九霄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樑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謂仙人居處。《文選·沉約<游沉道士館>詩》:“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張銑 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彭汝礪名句,和劉舍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