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雷琯的《古意四首·其四》
全文:
賢王悲墜屨,賢婦念遺簪。
重在不忘故,微物何所欽。
嗟我昔游友,雲路揚徽音。
詎念宿昔好,棄擲各飛沈。
昔如膠投漆,今如辰與參。
桃李雖成蹊,諒無松柏心。
參考注釋
賢王
(1).有德行的君王。《孟子·盡心上》:“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新唐書·陸贄傳》:“ 周宣 中興賢王也, 吉甫 文武賢臣也。”《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吾聞 成湯 身長九尺,而作賢王。”《清史稿·后妃傳論》:“及 文宗 未造, 孝貞 、 孝欽 兩皇后躬收政柄,內有賢王,外有名將相,削平大難,宏贊中興。”
(2). 匈奴 貴族的封號。有左賢王、右賢王。共同襄助大單于處理國事。《史記·匈奴列傳》:“置左右賢王。” 唐 李白 《出自薊北門行》:“揮刃斬 樓蘭 ,彎弓射賢王。” 明 夏完淳 《大哀賦》:“降將雲帆北渡,賢王寶馬東征。”
墜屨
墜履。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是以江漢之君,悲其墜屨;少原之婦,哭其亡簪。” 唐 溫庭筠 《上鹽鐵侍郎啟》:“某聞珠履三千,猶憐墜屨;金釵十二,不替遺簪。苟興求舊之懷,不顧窮奢之飾。” 宋 曾鞏 《賀韓相公赴許州啟》:“持心素厚,未忘墜屨之微;引脰永懷,已動掃門之喜。”參見“ 墜履 ”。
賢婦
指賢妻。 宋 蘇軾 《答李邦直》詩:“聞子有賢婦,華堂詠《螽斯》。” 清 汪琬 《敕贈喬母潘孺人墓志銘》:“孰如孺人,彤管有煒,賢婦賢母,隃古列女。”
遺簪
亦作“ 遺簮 ”。1.指失落的簪子。《史記·滑稽列傳》:“前有墮珥,後有遺簪。”《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引 劉邦彥 《上元十五夜觀燈詩》:“歸遲不屬金吾禁,爭覓遺簪與墜鈿。” 清 錢謙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賦長句十四韻為壽》:“去國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舊遺簪。”
(2). 孔子 出遊,遇一婦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勸慰她。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事見《韓詩外傳》卷九。後以“遺簪”比喻舊物或故情。 唐 李嶠 《答李清河書》:“兄仁及遺簮,禮縟追賻,千古之下,凜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詩:“不棄遺簮舊,寧辭落帽還。” 明 馮夢龍 《萬事足·刑廳叩信》:“豈不念遺簪,奈胭脂虎視眈,背生有子今無憾。” 清 王夫之 《雪賦》:“有似去國之臣,裴徊賜玦;下山之婦,悵惘遺簪。”參見“ 遺簪墜屨 ”。
(3).卸去簪纓。謂掛冠辭官。 元 袁桷 《次韻雜詩》之五:“遺簪隱世德,忍垢躬灌園。”
雷琯名句,古意四首·其四名句
名句推薦
阮生亦有言,何異褌中虱
錢億年《和唐子固見寄初冬晚步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