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遘的《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歸山》
全文:
吾聞天台久,嘗讀興公賦。
茲為東南鎮,神靈之所據。
奇挺究萬狀,嵩岱不足語。
頗疑說過夸,特為辭之嫭。
象微乃州民,能識山之故。
從容試為問,聊得一二疏。
赤城建霞標,上與牛斗附。
萬有八千丈,矗若天一柱。
瀑布發高源,飛流翻四注。
雪霜浮虛空,晦明亂朝莫。
岩足多丹石,光華燦寶璐。
楢溪百餘仞,欲濟毛骨怖。
九折凌峻梁,五界窮幽路。
芝蘭散奇草,松桂羅嘉樹。
祥風吹白雲,飄然若可御。
幽閟足龏怪,纖悉難畢具。
凡跡古不到,神物陰自護。
傳聞昔人說,中有洞天處。
是名不死墟,眾真所游聚。
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瑤圃。
有能從而求,得之乃仙去。
斯言寧可信,良非吾所慕。
吾志本丘壑,久已失厥趣。
誰言石渠客,乃甚轍中鮒。
秋風日已高,歸心浩欲騖。
茲山宿所愛,送爾緬東顧。
吾廬因爾卜,伻來審繪素。
參考注釋
雪霜
(1).雪和霜。《禮記·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則雪霜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 唐 李紳 《發壽陽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懷書事》詩:“漸喜雪霜消解盡,得隨風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詞:“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長緑。”
(2).比喻一塵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陸敬游十賚文》:“滌盪紛穢,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劉禹錫 《望夫山》詩:“肌膚銷盡雪霜色,羅綺點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評事》詩:“春來煙渚上,幾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髮。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雪霜各滿鬢,朱紫徒為衣。” 宋 蘇軾 《次韻子由種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蘆花。 唐 黃滔 《題山居逸人》詩:“十畝餘蘆葦,新秋看雪霜。”(3)鹽。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王欽若 三司勾當,來 亳州 散食鹽錢。知州有詩一句云:‘雪霜散處民心悅。’ 欽若 對曰:‘鼎鼐調時眾口知。’”
浮虛
(1).華而不實。《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是以志學之士,遂復陵遲;而末求浮虛者,各競逐也。”《舊唐書·薛登傳》:“不以指實為本,而以浮虛為貴。” 宋 陸游 《上殿札子》之二:“浮虛失實,華藻害道。”
(2).空虛。 清 劉大櫆 《祭左和中文》:“親交歘以遒盡兮,夫乃知人世之浮虛。”
(3).指 魏 晉 清談的虛無玄理。《世說新語·輕詆》“ 桓公 入 洛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王夷甫 ﹞將為 石勒 所殺,謂人曰:‘吾等若不祖尚浮虛,不至於此。’”《晉書·裴頠傳》:“ 何晏 、 阮籍 素有高名於世,口談浮虛,不遵禮法,尸祿耽寵,仕不事事。”《資治通鑑·唐肅宗至德元年》:“ 晉 有 王衍 為三公,祖尚浮虛,致中原板蕩。”
(4).中醫名詞。指虛腫。《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陽明所至為浮虛。” 王冰 註:“浮虛:薄腫,按之復起也。”
晦明
(1) 黑夜和白晝
(2) 昏暗和晴朗
(3) 陰晴
亂朝
昏亂的朝廷。《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仕於亂朝,以區區之一身,欲正一國之婬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亡伯雅正,恥處亂朝,遂至仰藥。” 清 唐甄 《潛書·有為》:“君子之道,先愛其身,不立亂朝,不事暗君。”
沈遘名句,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歸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