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武元衡的《順宗至德大聖皇帝輓歌詞三首》
全文:
橋山同軌會,軒後葬衣冠。
東海風波變,西陵松柏攢。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寧乾。
萬木泉扃月,空憐鳧雁寒。
容衛曉徘徊,嚴城閶闔開。
烏號龍馭遠,遏密鳳聲哀。
昆浪黃河注,崦嵫白日頹。
恭聞天子孝,不忍望銅台。
哀輓渭川曲,空歌汾水陽。
夜泉愁更咽,秋日慘無光。
纘夏功傳啟,興周業繼昌。
回瞻五陵上,煙雨為蒼蒼。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烏號
(1).《淮南子·原道訓》:“射者扞烏號之弓,彎棊衛之箭。” 高誘 註:“烏號,桑柘,其材堅勁,烏峙其上,及其將飛,枝必橈下,勁能復巢,烏隨之,烏不敢飛,號呼其上。伐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也。一説 黃帝 鑄鼎於 荊山 鼎湖 ,得道而仙,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 黃帝 ,不能也。烏,於也;號,呼也。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之弓也。”後以“烏號”指良弓。《太平御覽》卷三四七引 漢 陳琳 《武庫賦》:“弓則烏號、越棘、繁弱、角端。”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之二:“百發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迥照蓮。” 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休得把烏號架,休得把青莖射。”
(2).表示對死者哀悼。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 匡俗 ﹞屢逃徵聘,廬於此山,時人敬之。 俗 後仙化,空廬猶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烏號’。” 宋 葉適 《何參政輓歌》之二:“佳哉鳳凰壠,悲甚付烏號。”
(3).稱人死亡的敬辭。《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論》:“及回鑾輅,尋墮烏號,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覩為君之德也。”
馭遠
謂控御遠藩、遠邦。《宋書·後廢帝紀》:“近治戎雖淺,而軍費已多,廩藏虛罄,難用馭遠。”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籌議日本改約暫宜緩允疏》:“聖主審於馭遠,虛衷採納。”
遏密
(1).指帝王等死後停止舉樂。《書·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孔 傳:“遏,絶;密,靜也。” 孔穎達 疏:“四海之人, 蠻 、 夷 、 戎 、 狄 ,皆絶靜八音而不復作樂。” 宋 王安石 《知人》:“ 晉王 廣 求為冢嗣,管弦遏密,塵埃被之,陪扆未幾,而聲色喪邦,以潔濟淫者也。” 明 張煌言 《祭監國魯王表文》:“方期再迴 靈武 之鑾,誰意遽掩 蒼梧 之駕。八音遏密,千里震驚。” 清 毛奇齡 《<長生殿院本>序》:“會國恤止樂……言官謂遏密讀曲大不敬,賴聖明寬之,第褫其四門之員,而不予以罪。”
(2).為皇帝居喪期間。《北史·魏京兆王子推傳》:“今朝廷猶在遏密之中,便議此事,實用未安。” 唐 元稹 《順宗輓歌詞》之一:“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讓朝。謳歌同戴 啟 ,遏密共思 堯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蹇氏父子》:“其子 序辰 ……居 元符 遏密中,肆音樂自娛。”
(3).指皇帝之死。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詩》:“後 黃州 赦回,值 神宗 升遐之後,途次 揚州 ,作詩題壁,又有‘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之句,……當遏密之後而有‘花鳥欣然’之語,亦太不檢矣。”
鳳聲
鳳凰的鳴聲。亦比喻美妙的樂聲。 漢 劉向 《列仙傳·蕭史》:“﹝ 蕭史 ﹞日教 弄玉 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 唐 杜甫 《鳳凰台》詩:“ 西伯 今寂寞,鳳聲亦悠悠。” 唐 張祜 《周員外席上觀柘枝》詩:“鸞影乍迴頭並舉,鳳聲初歇翅齊張。”
武元衡名句,順宗至德大聖皇帝輓歌詞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