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冕的《悼止齋王先生 其一》
全文:
休致歸來與世違,平生所有未全施。
胸中經緯天人識,舌底風雷宰相知。
論道端然見周召,得時元不下皋夔。
南金東箭誰堪擬?綠水青山盡可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論道
(1).謀慮治國的政令。《周禮·考工記序》:“或坐而論道。” 鄭玄 註:“論道,謂謀慮治國之政令也。”《楚辭·離騷》:“ 湯 禹 儼而祗敬兮, 周 論道而莫差。” 宋 王安石 《論館職札子》:“以為王者之職,在於論道,而不在於任事。”
(2).議論、闡明道理。《荀子·正名》:“故,知者論道而已矣。” 唐 王維 《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上客能論道,吾生學養蒙。”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皆絶似村嫗謾駡口吻,毫無士君子從容論道之風。”
端然
(1) 形容端正,不歪斜
(2) 穩固的樣子
魏兵端然不動。——《三國演義》
周召
亦作“ 周邵 ”。 周成王 時共同輔政的 周公 旦 和 召公 奭 的並稱。兩人分 陝 而治,皆有美政。《禮記·樂記》:“武亂皆坐, 周 召 之治也。”《楚辭·劉向<九嘆·愍命>》:“戚 宋萬 於兩楹兮,廢 周 邵 於遐夷。” 王逸 註:“ 周 , 周公 旦 也; 邵 , 邵公 奭 也。” 唐 張說 《詔宴薛王山池序》:“《二南》邁 周 召 之風,百辟形金石之詠者也。” 清 金農 《懷甬東邢十九叔秋試》詩之二:“白頭未嫁守家機, 周 召 餘風好發揮。”
得時
(1).獲得時機。《國語·越語下》:“得時不成,反受其殃。”《後漢書·馮衍傳上》:“且 衍 聞之,得時無怠。”
(2).順應天時;適合時令。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宋 曾鞏 《桐樹》詩:“得時花葉鮮,照影清泉助。”
(3).遇合機緣;行時走運。 唐 李涉 《六嘆》詩序:“清江、白雲、孤山、遠嶼,皆得時之人吟詠性情耳。” 宋 范仲淹 《四德說》:“夫亨者……於人為得時茂勛,於國為聖賢相遇。”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四》:“ 錢文通 ……曾在內學堂教書, 懷恩 太監出其門下,後 恩 得時,遂援引以至要路。”《白雪遺音·馬頭調·窩娼》:“得時的二爺們把帖換,威風凜嚴。”
不下
(1).不少於。 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自用兵已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 楊朔 《亂人坑》:“八年來,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亞於;不次於。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薩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宮者,俱在京師兌隅,雄麗軒敞,不下宮掖。” 劉光弟 《美酒行》:“雲今東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大姐那股高興的神氣,也並不下於我。”
(3).沒有攻克。《後漢書·公孫瓚傳》:“ 紹 遣將 崔巨業 將兵數萬攻圍 故安 不下,退軍南還。”
皋夔
亦作“皐夔”。 皋陶 和 夔 的並稱。傳說 皋陶 是 虞舜 時刑官, 夔 是 虞舜 時樂官。後常借指賢臣。 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詩:“貴接 皐 夔 步,深窺龍鳳姿。” 元 耶律楚材 《用曹楨韻》:“收拾琴書我歸去,朝庭人物有 皋 夔 。”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老太師,數十載鞠躬盡瘁,朱顏緑鬢,不愧我的 皋 夔 。”
王冕名句,悼止齋王先生 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臨滄霧向風前解,喝水泉因雨後潺
張鎮初《游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