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曹冠的《驀山溪(九日)》
全文:
年年九日,萸菊登高宴。
今歲旅新豐,聽征雁、吟蛩幽怨。
行行游賞,邂逅得詩人,呼斗酒,發清吟,豪氣凌霄漢。
窮通默定,志士那興嘆。
寓意醉鄉游,且贏得、開懷蕭散。
功名外物,何必累沖襟,煉丹井,叱羊山,尋個修真伴。
參考注釋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沖襟
亦作“ 沖衿 ”。亦作“沖襟”。曠淡的胸懷。《晉書·王湛王述等傳論》:“ 懷祖 鑒局夷遠,沖衿玉粹。” 唐 王勃 《七夕賦》:“矜雅範而霜厲,穆沖襟而煙眇。” 唐 白居易 《祭中書韋相公文》:“惟公世祿官業,家行士風,茂學清詞,沖襟弘度。”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楊巍》:“《夢山集》五律最勝……自書存稿後,乃謂得於 曹紀山 、 呂時臣 為多,雅抱沖襟,令人翛然意遠。”
丹井
(1).丹石之井。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傍有丹石井,非人所鑿……續人髮以為繩,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
(2).煉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游山>》:“乳竇既滴瀝,丹井復寥泬。” 唐 顧況 《山中》詩:“野人愛向山中宿,況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吳偉業 《送楊懷湄擢臨安令》詩:“ 許椽 仙居丹井在, 謝公 游策碧雲深。”
修真
道教謂學道修行為修真。 唐玄宗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詩:“洞府修真客, 衡陽 念舊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畫人物必分貴賤氣貌、朝代衣冠。釋門有善功方便之顏,道像具修真度世之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其次者修真煉性,吐故納新,築坎離以延年,煮鉛汞以濟物。”
曹冠名句,驀山溪(九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