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之道的《次韻子厚弟喜雨行贈趙守端質》
全文:
我生畏暑如畏焚,奈此歲旱風塵昏。
十年廢放臥岩壑,名雖八品身黎元。
恆暘乞雨雨乞霽,雨轉為淫暘轉熾。
不知此理果何如,每訝天心異人意。
去年避地還家園,蒿萊滿目高侵天。
秋陽肆虐冬益甚,涉春陂澤皆平川。
邇來焦槁遍區宇,黃金剌液膠流弩。
趙侯日為疲瘵憂,應怪魯書三不雨。
天人大抵常相資,顧我碌碌傷無奇。
鬻漿苦涼屠苦熱,敢望屏翳從招麾。
聖主東巡群後覲,萬里江淮方水運。
折衝禦侮賴親賢,何獨為霖福斯郡。
精誠昭格吾誰欺,頃間禱雨人所知。
忽然檐溜瀉河漢,數聲霹靂轟相隨。
公堂六月清無暑,旋磯龍團試分乳。
官曹相賀復何言,且戒農夫築場圃。
小人託庇安村墟,獲同野老歌而呼。
願公玉帶縣金魚,奉報得雨禾生稃。
霏霏不厭沾衣裾,稍晴欲自躬犁鋤。
斯民食足吾其俱,何妨把酒仍觀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避地
亦作“ 避墬 ”。1.謂遷地以避災禍。《漢書·敘傳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樓煩 ,致馬牛羊數千羣。”《漢書·敘傳上》:“﹝ 班彪 ﹞知 隗囂 終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顏師古 註:“墬,古地字。”《後漢書·東夷傳·濊》:“ 漢 初大亂, 燕 、 齊 、 趙 人往避地者數萬口。”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六:“初, 粲 與族兄 凱 避地 荊州 ,依 劉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後錄·東海集序》:“自喪亂後,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嘗避地至吾郡,交幾社諸人。”
(2).猶言避世隱居。《後漢書·郅惲傳》:“﹝ 郅惲 ﹞後坐事左轉 芒 長,又免歸,避地教授,著書八篇。” 李賢 註:“避地,謂隱遁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虛,垂簷帶空。俯眺平林,煙香在下,水陸寧晏,足為避地之鄉矣!” 明 徐枋 《送笻在師游越》詩:“此行非避地,乘興獨相求。”
家園
(1) 家裡的庭院
(2) 故鄉
(3) 泛指家庭
蒿萊
(1).野草;雜草。《韓詩外傳》卷一:“ 原憲 居 魯 ,環堵之室,茨以蒿萊。”《後漢書·獨行傳·向栩》:“﹝ 向栩 ﹞及到官,略不視文書,舍中生蒿萊。” 唐 杜甫 《夏日嘆》詩:“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 魯迅 《集外集·<無題>詩》:“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2).草野。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唐 岑參 《送杜佐下第歸陸渾別業》詩:“還須及秋賦,莫即隱蒿萊。” 黃侃 《效庾子山<詠懷>》:“我本蒿萊人,焉能知治亂?”
滿目
充滿視野
琳琅滿目
侵天
逼近雲天。極言其高。 唐 韓愈 《游城南·風折花枝》詩:“浮艷侵天難就看,清香撲地只遙聞。”《警世通言·樂小捨棄生覓偶》:“看潮人成羣作隊,不待中秋,相隨相趁,盡往江邊遊戲。沙灘畔,遠望潮頭,不覺侵天浪起。”
王之道名句,次韻子厚弟喜雨行贈趙守端質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