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成父以子進釀法為酒酒成許分貺趣之以詩並呈》
全文:
蘇仙盡飲不滿勺,平生願求酒方略。
空山松桂不使間,必使捐糜效斟酌。
自言坐客有酣適,已雖獨醒同醉樂。
是心可以付調元,嘆息鄉來湖海著。
邇來繼有孫夫子,文高飲少俱蘇若。
如何喜釀又相似,叔敖典型亂今昨。
談間快說酒中病,鏖戰如遇將軍霍。
至其妙處殆神授,后稷揪種神農藥。
各篘近撇不老泉,石室蘭溪望風卻。
我時籃輿適過之,靜掃玉亭供偃薄。
呼童洗觴置我前,謂我多寡隨人各。
詎須珠玉始修容,濡唇頓爾忘諧謔。
我雲此乃酒御史,逕取橄欖充咀嚼。
庶幾正味兩相類,祛我沉痾屏無作。
我家是邦陋隨俗,白酒釀來才宿諾。
彼人固肯號茅柴,此意豈復知京洛。
阿連聞道愈於我,換米急拋居上屩。
不勞火齊撓妻孥,要與論功上麟閣。
只今旬月計已熟,沾溉況自有夙約。
醉鄉道路久生梗,愁城疆界思開拓。
便須健步速持似,預恐餚核窮搜尋。
梅公不與俗子對,我亦竹門無鎖鑰。
但判醉倒更微吟,萬事休休還莫莫。
參考注釋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正味
(1).純正的滋味。《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螂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宋 蘇軾 《橄欖》詩:“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 茅盾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夫婦間的恩愛,兩個人的靈魂的合一,也只有在默然相對忘言的當兒,才是人生中最難得的真味--也是正味。”
(2).正常的滋味。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八珍雖美而易厭,至於飯,一日不可無,一生喫不厭。蓋八珍乃奇味,飯乃正味也。”
相類
相近似。《史記·商君列傳論》:“余嘗讀 商君 《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後世唯 諸葛武侯 有 伊尹 風味。其草廬三顧而後起,與 耕莘 聘幣已略相類。” 明 袁宏道 《出燕別大哥三哥》詩:“一母生三人,頂踵皆相類。”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想來別省方言中,相類的話還多。”
無作
(1).猶不使,不讓。《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 孔 傳:“神庶幾助我渡民危害,無為神羞辱。”
(2).不自作,不賣弄。《書·蔡仲之命》:“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 孔 傳:“無敢為小聰明,作異辯,以變亂舊典文章。”
(3).不發生,不興起。《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號。”
(4).猶言無為而治。 宋 蘇軾 《省試策問》之三:“問:歷觀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厭亂而思靜,上亦虛心而無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罰清省。” 宋 蘇軾 《神宗皇帝輓詞》之二:“典禮從 周 舊,官儀與 漢 隆。誰知本無作,千古自承風。”
(5).佛教語。謂無因緣之造作。《央掘魔羅經》卷二:“如來性是無作。”《百喻經·索無物喻》:“第二人言無物者,即是無相、無願、無作。”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荊公<字說>多用佛經語》:“無土以為穴,則空無相;無工以穴之,則空無作。無相無作,則空名不立。”
趙蕃名句,成父以子進釀法為酒酒成許分貺趣之以詩並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