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淮陰太寧山主崇岳逮與予諸公游今年七十餘耳》
全文:
我來之初季春月,門外李花如積雪。
杜門燕坐度長夏,庭樹秋風忽騷屑。
西馳大火不復燎,急雨淒風爭應節。
紫貂暴日知有待,畫扇依牆將怨別。
蒸雲積潦漸收拾,惡木煩蕪稍摧折。
不知此事誰主張,躍馬奔車忽回轍。
嗟予行世蹈坎埳,僅免豺狼膏齒舌。
三年閉戶餓江島,脫粟無餘衣百結。
近者皇天忽悔禍,雨施雲行鹹澡雪。
復官還職遍海內,爭脫囚冠鳴佩玦。
老夫龍鍾眾人後,一舸循江信沿涉。
風波歷盡見故鄉,親友相逢驚白髮。
道人已老見我喜,靜掃高堂容憩歇。
佛龕日近得香火,僧飯時容供粗糲。
讀書小技漫勤苦,安禪大觀無分別。
久便閒放輕祿利,已脫憂危傲縲紲。
天時進退古不忒,人事興衰今屢閱。
酒濃村店足斟酌,魚美長淮恣哺啜。
從今萬事付天工,致安民庶看夔契。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大火
(1).星宿名。即心宿。《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 郭璞 註:“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 宋 司馬光 《八月五日夜省直》詩:“大火已西落,溫風猶襲人。”《西遊記》第二二回:“光陰迅速,歷夏經秋,見了些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
(2).十二星次之一。與十二辰相配為卯,與二十八宿相配為氐、房、心三宿。
淒風
(1).寒風。《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杜預 註:“淒,寒也。”淒,一本作“ 淒 ”。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一:“淒風迕時序,苦雨遂成霖。” 明 何景明 《秋思賦》:“浩霖雨之泥途兮,淒風舉而飄揚。”
(2).西南風。一說,涼風。《呂氏春秋·有始》:“西南曰淒風。”淒,一本作“ 淒 ”。 高誘 註:“一曰涼風。”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辭》之一:“淒風夏起素雲回,車怠馬煩客忘歸。”
(1).寒風。《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杜預 註:“淒,寒也。”《後漢書·寇榮傳》:“臣奔走以來,三離寒暑,陰陽易位,當煖反寒,春常淒風,夏降霜雹,又連年大風,折拔樹木。” 唐 柳宗元 《籠鷹詞》:“淒風淅瀝飛嚴霜,蒼鷹上擊翻曙光。”
(2).西南風。《呂氏春秋·有始》:“西南曰淒風。”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張耒名句,淮陰太寧山主崇岳逮與予諸公游今年七十餘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