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真宗的《祭九鼎十二首》
全文:
明備崇享,聲筦鏘鏘。
鏗兮佩舉,峨冠齊莊。
肆陳有序,承箱是將。
其牲伊何,籩豆大房。
參考注釋
伊何
(1).為何,作什麼。《詩·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高亨 註:“伊,猶為也,作也。此二句言戴弁是要作什麼?”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其祜伊何?宜爾子孫。” 金 王若虛 《哀雁詞》:“捕者伊何?貪於貨鬻,用者伊何?悅乎口腹。”
(2).誰,何人。 晉 陶潛 《勸農》詩:“哲人伊何?時維 后稷 。” 宋 蘇軾 《和陶詩·和時運》:“昔人伊何,誰其裔苗?”
(3).如何,怎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我心伊何,其芳若蘭。”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辛傷伊何言,怵迫良已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女﹞笑曰:‘如何?醉態矇矓,不知伊何,遂誣妄若此。’”
籩豆
(1).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時常用的兩種禮器。竹製為籩,木製為豆。《禮記·禮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 孔穎達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魚臘籩豆是也。”《後漢書·東夷傳·濊》:“其人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飲食以籩豆。”《舊唐書·后妃傳上·中宗韋庶人》:“帝納其言,以後為亞獻,仍以宰相女為齊娘,以執籩豆。”
(2).借指祭儀。 宋 蘇轍 《謝講徹<論語>賜燕狀》之一:“深念勤勞,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畢陳。” 章炳麟 《訄書·徵七略》:“其細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職,官別為書, 與 周時贊大行相似。”
大房
(1).古代祭祀時盛牲畜的用具,通稱俎。《詩·魯頌·閟宮》:“毛炰胾羹,籩豆大房。” 毛 傳:“大房,半體之俎也。” 鄭玄 箋:“大房,玉飾俎也。其制足間有橫,下有柎,似乎堂後有房然。”《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周宗廟樂舞辭》:“黍稷惟馨,籩豆大房。”
(2). 唐 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劃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地稱其房,長次之間並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別。後世家族以大房稱長房。《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 崔 氏定著十房:一曰 鄭州 ,二曰 鄢陵 ,三曰 南祖 ,四曰 清河大房 ,五曰 清河小房 ……八曰 博陵大房 ,九曰 博陵第二房 ,十曰 博陵第三房 ,宰相二十三人。”《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施二先生 説乃兄中了進士,他不曾中,都是太夫人的地葬的不好,只發大房,不發二房。”
(3). 宋 時稱小偷聚集之處。《宋史·王岩叟傳》:“都城羣偷所聚謂之‘大房’,每區容數十百人,淵藪詭僻,不可勝究。”
(4).指比較大的房子。《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漸漸大房改換小房,賃得兩三間房子。”
(5).山名。在 河北省 房山縣 西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記要·直隸二·順天府》:“ 大房山 ,縣西十五里,境內諸山,此山最為雄秀。古碑云: 幽 燕 之奧室也。山下有 聖水泉 ,西南有 伏龍穴 ……山亦名 大防山 ,亦曰 大房嶺 。”
真宗名句,祭九鼎十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