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說食涎已滿,寄謝龍闕雙觚稜
敖陶孫 《送楊帥赴詔》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敖陶孫的《送楊帥赴詔》
全文:
謂公目光謝牛背,分視赤子未脫繃。
謂公足跡囁龍尾,公守凍壁如痴蠅。
看公進退無一可,公欲自判何方憑。
邇來詔書下峻層,趣公入趁花底根。
腰龜杖節亦已了,持橐上雍須公能。
公言臣是江西獰,坐中十言九帶棖。
滿朝貴人面雪色,可忍一一為臣頳。
吉州城南水如澠,有蔞可絲魴可罾。
書生說食涎已滿,寄謝龍闕雙觚稜。
祝融海王神最靈,胡能呵霧遮前程。
堂堂大舸截江去,天吳擊鼓馮夷迎。
孰居其間為此爭,東西欲奪公無情。
眾生焦灼大火聚,公但抱寶眠清冷。
參考注釋
書生
(1) [intellectual;pedent;scholar]∶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copier]∶指抄寫的人
寄謝
(1).傳告,告知。 唐 白居易 《讀史》詩之二:“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艱阻。寄謝伐檀人,慎勿嗟窮處。” 宋 陸游 《醉眠》詩:“寄謝敲門人,予方有公事。”
(2).猶答謝;報答。《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賜。只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以此寄謝聖恩,願勿忘七夕夜半之約。”
龍闕
帝王的宮闕。 唐 岑參 《送韋侍御先歸京》詩:“聞欲朝龍闕,應須拂豸冠。” 前蜀 貫休 《讀玄宗幸蜀記》詩:“火從龍闕起,淚向 馬嵬 垂。” 宋 張先 《木蘭花·送張中行》詞:“插花勸酒 鹽橋館 ,召節促行龍闕遠。”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根*浴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敖陶孫名句,送楊帥赴詔名句
名句推薦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釋原妙《偈頌六十七首》瞽言再拜獻,感憤涕泗漣
趙孟堅《詠史贈王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