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兼文武帝師臣,久厭崇高樂退身

夏竦到任後作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夏竦的《到任後作》

全文:
功兼文武帝師臣,久厭崇高樂退身
任是東山無限好,謝公爭忍負生民。

夏竦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夏竦功兼文武帝師臣,久厭崇高樂退身書法作品欣賞
功兼文武帝師臣,久厭崇高樂退身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師臣

對居師保之位或加有太師官號的執政大臣的尊稱。 唐 顏真卿 《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方崇乞言之典,以極師臣之敬。” 宋 梅堯臣 《太師杜公輓詞》:“國佐三公進,師臣一品歸。”《宋史·奸臣傳·賈似道》:“ 理宗 崩, 度宗 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稱之曰師臣而不名。” 元 張憲 《鹹淳師相》詩:“十年國勢盡傾摧,猶謂師臣堪付託。”

崇高

高尚;至高。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卓越傑出的崇高的犧牲精神

退身

(1).引退;隱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捨端,修業不息版,以待清明。” 漢 嚴忌 《哀時命》:“孰魁摧之可久兮,願退身而窮處。” 唐 元結 《處規》:“吾厭世人飾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顯行,設機以樹名。” 清 吳敏樹 《湖北按察使貴陽唐子方先生哀辭》:“原公之始,方被任而決於退身。”

(2).指脫身。 丁玲 《韋護》第三章:“他想自**辭脫一切職務,退身出來,離開這裡。”

(3).後退。 孫犁 《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為家有一點恆產,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來。”

夏竦名句,到任後作名句

詩詞推薦

功兼文武帝師臣,久厭崇高樂退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