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必大的《恭和御製賜史浩古詩》
全文:
粵從三代還,歲月過千{左礻右冀}。
時豈無賢君,道未契寰旨。
煌煌唐太宗,勳業在所喜。
寇攘既掃除,蠻貊畢至止。
循良布郡邑,惠政寬獄市。
忠賢儼班聯,切諫柅浮靡。
關輔羅府兵,岩穴聘奇士。
民生覆盂安,國勢泰山倚。
皇心期過之,風下九萬里。
忠厚培本根,文物粲華蕊。
淳熙視貞觀,何啻相表里。
屬車尚濤江,列障隔淮水。
蠶茲獯鬻氏,作我太清滓。
坐令營屯眾,久費糗糧峙。
中原厭狼貪,諸將空虎視。
安得貫砮楛,來貢尺有咫。
六合混一家,耕桑盛生齒。
願言講治道,先務當有幾。
欲仁斯仁至,患在未舉趾。
而況前史中,遺事可尋理。
衛英爪與牙,王魏目兼耳。
處中賴房杜,虛受忘彼此。
不聞國異政,但見車同軌。
孰雲古道難,僉曰今王是。
寸陰勝所競,盛德日方起。
舞乾格三苗,其效七旬爾。
軻稱仁無敵,傳謂禮可已。
東鞮及北女,會見朝玉戺。
南山竹易殫,陛下功難紀。
儒館謾獻歌,將奈詞之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忠厚
指為人忠誠寬厚
一臉忠厚相
本根
(1).草木的根乾。《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綱 《論用兵》:“以多勝敵者,必將以殄滅為期,而不再舉,其機在多。譬猶拔大木之本根,非眾其力則不可。” 清 邵曾訓 《蠶婦吟》:“種桑亦愛枝葉多,空抱本根奈爾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莊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養萬物,而玄功潛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馬光 《贈邵興宗》詩:“君子固無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東陽 《祁陽縣學重修記》:“其弊也,則修節目而棄本根。”
(3).根基,基礎。《晉書·劉頌傳》:“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遺緒,得中賢之佐,而樹國本根不深,無乾輔之固,則所謂任臣者化而為重臣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視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陸游 《山南行》:“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 關中 作本根。”《宣和遺事》後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統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齊書·杜弼傳》:“竊惟《道》《德》二經,闡明幽極,旨冥動寂……實眾流之江海,乃羣藝之本根。”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原其本根,皆是國家百姓,進退皆死,誠可閔傷。” 宋 陳亮 《普明寺長生谷記》:“及至後世,於民之中又有為釋老之徒者,壞形惡服,不耕不蠶,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識其所謂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漢 王充 《論衡·正說》:“説《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維之難,不知存問本根篇數章目。”
(7).根由,根源。《漢書·張耳陳餘傳》:“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狀。” 宋 范仲淹 《潤州謝上表》:“議治亂之本根,求治亂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論》:“法律本浮棲之物,無可索其本根,類如是矣。”
(8).喻指帝室。《漢書·諸侯王表序》:“內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將謂主上薄於本根,非親親盛節。”
(9).喻指家鄉,故土。 明 劉基 《題解於伯機杜工部詩後》詩:“我今亦飄泊,不得歸本根。”
文物
歷代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東西;指禮樂制度
周必大名句,恭和御製賜史浩古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