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覯的《閔雨詩》
全文:
吳江之南,是曰豐國。
五種之生天下食,一歲不登,吾民菜色。
如何天不仁,縱彼旱孽稱其神。
矯矯赤龍推火軒,來自東南山。
鹹池愞水不敢沃,陽侯失色愁烹煎。
況茲畎畝流涓涓,何足吸之唇齒間。
但見禾與黍,蓬勃紅塵起。
土伯敕其屬,掃路迎飢鬼。
哀哉氓{上山下蟲}{上山下蟲},託身釜鬲惟蒸炊。
小人怨咨君子知,天生天殺今其時。
我聞皇穹大德在生育,愛養萬物同嬰兒。
產民之身賦民食,中道絕之何所為。
當時冥冥間,委任非其宜。
山川之神各守土,群龍受位司天池。
上帝當軒親戒敕,十日一雨無愆期。
帝心仁且信,臨下固不疑。
謂言庶事有分職,屏去視聽思無為。
安知愚下鬼,負德孤恩難制指。
弄天之權侮人命,貪嗜牛羊邀祭祀。
忽焉一物不稱情,因教此旱災生靈。
雷霆之官畏罪莫敢諫,頭枕天鼓眠不醒。
帝在紫微垣,下隔千里雲。
徒勞銜血向空哭,帝心雖聖安得聞。
北斗侍帝側,翰運氣母均四時。
五星暨眾宿,照曜亡偏私。
夫何容此鬼,恣行胸臆輕天威。
定是機務繁,耳目有所遺。
小臣亦何者,草莽負奇節。
欲系神頸無長繩,欲斬龍頭劍鋒缺。
皇穹如未察凶邪,空使小臣心鬱結。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忽焉
快速貌。《左傳·莊公十一年》:“ 禹 湯 罪己,其興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堯臣 《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詩:“ 仲氏 又發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陳維崧 《繞佛閣·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隱禪院用<片玉詞>韻》詞:“更沾茗粥,塵巾忽焉岸。”
一物
(1).一種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為一物枉其時,明君聖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史記·周本紀》:“此一物足以釋 西伯 ,況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清 鄭燮 《同起林上人重訪仁公》詩之三:“莫教輕一物,可待報他生。” 馬南邨 《燕山夜話·共通的門徑》:“沒有無所不知的博學之士,也沒有隻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專門家。”
(2).同類物;同一事。《周禮·夏官·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藥有用根,或用莖葉,雖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達其理,未可妄用。”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雲耶,電耶,雨耶,雪耶,實一物也,不過因熱度之異而變耳。”
(3).猶一事。《禮記·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鄭玄 註:“物猶事也。” 南朝 梁武帝 《報侯景書》:“朕為萬乘之主,豈可失信於一物。”
(4).猶言一個標準。《墨子·尚賢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
不稱
(1).不相稱;不相副。《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鄭玄 箋:“不稱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記·文帝本紀》:“﹝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 晉 陸機 《文賦》:“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淺薄,不稱將軍任使,豈敢推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之二:“十載畫 瀟湘 ,不稱 瀟湘 月。”
(2).不勝任;不稱職。《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括 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漢書·宣帝紀》:“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稱,四方黎民將何仰哉!”《金史·章宗紀四》:“近制以鎮靜而知大體為稱職,苛細而闇於大體為不稱。”
(1).不顯揚。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歷選列辟,以迄於 秦 ……紛綸威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蓋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
(2).不稱道。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雲夢 以為高……竊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旱災
久旱無雨加之灌溉不足所致的農作物減產災害
生靈
(1) 指人民;百姓
荼毒生靈
(2) 生物;有生命的東西
草木生靈
萬物生靈蓬蓬勃勃,可謂生機萬類了。——《太陽的光輝》
李覯名句,閔雨詩名句
名句推薦
烽火遍華夏,音信兩渺茫
任銳《送兒上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