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應有鬼神聽,狀物潛驅鴻化力

鄭炎贈張俞秀才游金華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鄭炎的《贈張俞秀才游金華山》

全文:
凌晨別我將何適,鶴態飄然振霜翮。
指點金華欲去游,騎驢直造煙霞宅。
一片嵐光凝不飛,數里松陰翠如滴。
背臘山寒雪未消,迎春地暖花爭拆。
水潺潺兮風索索,簾卷虛堂正岑寂。
高歌應有鬼神聽,狀物潛驅鴻化力
繄我浮生系郡符,安得乘閒訪靈跡。
吟成一首送君詩,倩僧勒上岩邊石。

鄭炎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鄭炎高歌應有鬼神聽,狀物潛驅鴻化力書法作品欣賞
高歌應有鬼神聽,狀物潛驅鴻化力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高歌

放聲歌唱;高唱

高歌猛進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狀物

描繪事物。 唐 歐陽詹 《建溪行待陳詡》:“空憶麗詞能狀物,每看奇異但相思。” 宋 邵雍 《詩畫吟》:“畫筆善狀物,長於運丹青。” 金 王若虛 《文辨一》:“ 左氏 文章不復可議,惟狀物論事辭或過繁,此古今之所知也。”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秋夜》--寫景。狀物。想像分子多,文字奇倔。”

化力

造化之力。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二:“真天造地設,神謀化力,非人所能為者。”

鄭炎名句,贈張俞秀才游金華山名句

詩詞推薦

高歌應有鬼神聽,狀物潛驅鴻化力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