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游儀
天文儀器。唐一行和梁令瓚等人製造。開元九年(721),先由梁令瓚用木料做成模型,後在一行主持下,於開元十二年鑄成銅器。儀器結構由三重環組成:外重環稱六合環,包括地平環、子午雙環和卯酉環,固定不動。中間三辰環,包括黃道環、赤道環、白道環,可繞極軸轉動。其中赤道環每一度打一洞,黃道環上也每一度打一洞,過一定時間將黃道環沿赤道環移動一度,以使儀器與歲差現象相適應。有此特點,故儀器命名為黃道游儀。內層為四游環,夾有窺管,外圓周為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即周天為365.25古度,以四分弧長為角度一度的所有總長。一行等曾用此儀器測日月五星運行,測量星宿的赤道坐標和對黃道的相對位置,發現一些星宿坐標與古測有所變化。《宋史·天文志》載:“自唐一行作《大衍曆》,以儀揆測之,得畢、觜、參、鬼四宿,分度與古不同。”
黃道游儀字典分解
黃道的解釋 [ecliptic] 太陽每年在恆星之間的視軌跡,即地球軌道面與天球的相交線
游儀的解釋 古代測星的儀表名。《周髀算經》卷下:“即以一游儀,希望牽牛中央星出中正表西幾何度。” 趙爽 註:“游儀,亦表也。游儀移望,星為正,知星出中正之表西幾何度,故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