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星
行星土星的古名。因其運動緩慢,約二十九年在恆星背景上繞行一周,古人認為其每年處於二十八宿中的一宿,猶如鎮宿之星,故名。或也名填星,其意近似。最早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星占》中記有它的會合周期為三百七十七日,比今測值小1.09日。所記恆星周期則為三十年,比今測值大0.54年。因其色黃,故漢以後又名土星。中國記載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土星的事最早是《天問略》(1615),當時記的是土星旁有兩小星,似耳。實際是因伽利略望遠鏡的分辨能力不夠。所見實為土星光環在土星兩旁之凸出物。此事直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出版《皇朝禮器圖式》時始有糾正。書中“七政儀”條不僅糾正了土星光環的被誤認,且記錄了土星有五顆衛星。
鎮星字典分解
鎮星的解釋 即土星。我國古代以為土星每二十八年運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鎮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文子·精誠》:“四時失政,鎮星搖盪。”《史記·天官書》:“太歲在甲寅,鎮星在
鎮的解釋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星的解釋 星 xīng 天文學上指宇宙間能發光的或反射光的天體;一般指夜間天空中發光的天體:星球。恆星。行(x妌g )星。衛星。披星戴月。 細碎的小顆粒東西:火星兒。 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