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渠
隋煬帝大業四年(608)為便利河北地區軍事運輸開鑿的運河。《隋書·煬帝紀》:“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黃河),北通涿郡(治今北京城西南隅)。”長二千餘里。“南達於河”,即疏浚今沁水下游。“北通涿郡”的故道:自今河南武陟縣沁水東岸至衛輝市一段用沁水支流,即今孟姜女河(天雨有水,平時乾涸);自衛輝市至天津市一段,用清水下接淇水(即白溝)、屯氏河、清河,略同今衛河(自內黃縣至山東武城縣在衛河西,自武城縣至德州市在衛河東);自天津市至涿郡故城一段,用沽水上接桑乾水,即今天津市武清縣以下北運河及北京市西南郊永定河故道和南苑鎮以下鳳河。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堙廢。自今天津市以南,唐後即專以清、淇二水為源,與沁水隔絕,宋後通稱御河,金元以來屢經改道,至明稱衛河,經流同今衛河、南運河。
永濟渠字典分解
永濟渠的解釋 隋 大業 四年(公元608年)為便利 河 北地區軍事運輸所開的運河。 隋煬帝 調發軍民百餘萬,引 沁水 南達於 河 ( 黃河 ),北通 涿郡 (治所在今 北京
渠國語字典 渠 qú 水道,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渠道(亦指途徑,門路)。溝渠。 大:渠帥。渠魁(首領)。 方言,他:渠儂(他,他們)。渠輩。 車輞,古代車輪的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