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
①蒙古部名。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蒙古達賚遜庫登汗駐牧於宣府邊外插漢兒地。插漢兒,即察哈爾,蒙語“邊”的意思,故稱所部為“察哈爾部”。後因不堪土默特部俺答汗的脅逼,遂遷牧於遼東邊外。林丹汗時,勢力強盛,力圖建立統一的蒙古汗國。崇禎七年(1634),後金進攻察哈爾,林丹汗走死青海,其子孔果爾額哲率部降,被安置於義州(今遼寧義縣)。清康熙十四年(1675)額哲之侄布爾尼舉兵叛清,兵敗而死。清廷遷其眾於宣大邊外(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東南部及錫林郭勒盟南部),設八旗,以總管監治。乾隆二十六年(1761)設都統一員總轄八旗。②政區名。清康熙十四年移察哈爾部於宣化、大同邊外,編為八旗,分東西二翼,東翼四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西翼四旗: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乾隆二十六年(1761),設察哈爾都統管轄,駐於直隸張家口(今河北張家口市),轄境相當今內蒙古集寧市及涼城、卓資、德化三縣,察哈爾右翼前、中、後旗,鑲黃旗、正鑲白旗。雍正、乾隆以後,察哈爾土地不斷開墾,蒙漢雜處。1914年,改為察哈爾特別區,治張北縣,領沽源、康保(今俱屬河北省)、多倫、商都、寶昌、興和、豐鎮、涼城(今俱屬內蒙古)、集寧(今內蒙古集寧市)、陶林(今內蒙古察哈爾右翼中旗附近)等縣及錫林郭勒盟十旗、察哈爾八旗。1928年,改特別區為省,劃出興和、陶林、集寧、豐鎮、涼城五縣,將河北省宣化、赤城、萬全、懷來、蔚縣、陽原、龍關、延慶、懷安、涿鹿十縣劃入,省會設在張家口(1947年改為張家口市)。1949年,改轄今北京市西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及山西省東北一部分,1952年撤銷。
察哈爾字典分解
爾國語字典 爾 (爾) ěr 你,你的:爾父。爾輩。爾汝(你我相稱,關係密切)。爾曹(你們這些人)。爾虞我詐。 如此:偶爾。不過爾爾。 那,其(指時間):爾時。爾後。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