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支紀月法
歷史字典解釋:
曆法術語。用乾支記錄月序的方法。古代先有地支紀月法,規定每年各月固定用十二地支紀月,即把冬至所在的月(夏曆十一月)稱“子月”,下一個月稱“丑月”,依次類推。古六歷的《夏曆》就以寅月為正月;《殷歷》以丑月為正月;《周曆》則以子月為正月。這些分別稱建子、建醜之月等等,亦即“月建”。地支紀月法,如再配上天干,組成六十甲子,從甲子月開始到癸亥月結束,以五年為一周(閏月同上月乾支),周而復始就成為乾支紀月法。據記載,漢代已套用此法。例:求公元2000年各月乾支。已知這年乾支為庚辰。用下表第二行查得各月乾支分別為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等。
乾支紀月表
農曆月 月地支 年天干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子 | 醜 | |
甲或己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乙或庚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丙或辛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丁或壬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戊或癸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詞語分解
- 乾支的解釋 天干和地支的合稱。以十乾和十二支循環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組,叫做;六十花甲子;。古代用來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現今農曆的年,仍用乾支表示你知道乾支嗎?詳細解釋初作“乾枝”。天干和地
歷史知識推薦:縣鈔
見“稅鈔”。
贊
糾錯
猜你喜歡: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