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縝
南朝齊梁間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人,字子真。少孤貧,從學名儒劉瓛,博通經史。仕齊,累遷尚書殿中郎、領軍長史。性情耿直,不畏權貴,屢遭當權者排斥。總結並發展了前人反佛鬥爭的理論成果。永明七年(489),與竟陵王蕭子良作不信因果之辯,以“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墜”,有“墜於茵席之上”,有“落於糞溷之中”,富貴貧賤,純屬偶然,而無因果,使蕭子良無言以對。又著《神滅論》,子良集眾僧難之而不能屈,使王融勸誘而不為動,宣稱決不“賣論取官”。建武元年(494)至四年,任宜都太守,曾下令禁祭夷陵神廟。入梁,任尚書左丞,因替友人伸冤,謫徙廣州。後召還,任中書郎、國子博士。天監六年(507),公開發表《神滅論》,認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以質和用的關係,說明形體是精神的物質基礎,精神不過是形體的作用。進而提出人之質有知,木之質無知,二者因質殊異,而有知與不知之別。認定精神是人體所特有的屬性。區分人的生理器官之不同功能,以及“知”(知覺)和“慮”(思維)的不同特徵,論述知覺與思維的差別性和統一性。從而對佛教“神不滅”思想的主要論據“形神相異”,以及其他詭辯,作了全面的批駁。並列舉佛教“使兵挫於行間,吏空於官府,粟罄於惰游,貨殫於土木”的危害。梁武帝曾動員王公朝貴六十餘人進行反駁,仍不為所屈。著作多佚,現存《神滅論》、《答曹舍人》等篇。
范縝字典分解
范縝的解釋 (約450-約510) 南朝齊梁時哲學家,無神論者。字子真,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人。綜合和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反對因果報應的觀點,認為形體和精
范的解釋 范 (範) fàn 模子:銅範。鐵范。 榜樣:模範。典範。 一定界限:範圍。範疇(a.類型;範圍;b.概念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學的範疇;“
縝的解釋 縝 (縝) zhěn 細緻:縝密。 筆畫數:13; 部首:糹; 筆順編號:55112251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