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
唐貞觀時所刻帖名。太宗求購王羲之書凡二十八通,率以丈二為一卷。卷首帖有“十七日”云云,故名《十七帖》。原本已不可見,後刻本尚多。今存宋刻、宋拓本共三種:一出於唐摹“敕”字本,號稱“敕字本十七帖”。共三十八帖,一百三十四行。帖後有太宗親書“敕”字,下有小楷五行,為“副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勒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二十字;一出於《淳化閣帖》第六、七兩卷中所刻,僅十五帖;一為“陝本”,不知何人所臨,但為今傳唐人臨本中之最精者。此帖書法體勢雄健,為王羲之草書中最有名者,亦為歷來草書之絕品。
十七帖
十七帖字典分解
十七帖的解釋 草書法帖名。 晉 王羲之 所書信札。因第一札開頭有“十七日”三字,故名。 唐 太宗 時,命愛好書法的京官隸屬弘文舘,以禁中法書為學習的範本,中有“十七帖”,
十七的解釋 十分之七。《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註:“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以今賦入之數十
帖國語字典 帖 tiè 學習寫字時摹仿的樣本:碑帖。字帖。畫帖。 帖 tiě 便條:字帖兒。 邀請客人的紙片:帖子。請帖。 寫著生辰八字的紙片:庚帖。換帖。 量詞,用於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