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八儒

八儒

戰國時期儒家內部的分支學派。《韓非子·顯學》:“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共分八派。但《荀子·非十二子》又有抨擊“子夏氏之賤儒”、“子游氏之賤儒”的說法,可見當時儒家內部不止八派。

八儒字典分解

八儒的解釋 相傳 孔子 死後,儒家分為八派,故稱。《韓非子·顯學》:“自 孔子 之死也,有 子張 之儒,有 子思 之儒,有 顏氏 之儒,有 孟氏 之儒,有 漆雕氏 之儒,有

八的解釋 八 bā 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瓏。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筆畫數:2; 部首:八; 筆順編號:34

儒的解釋 儒 rú 指讀書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儒林(儒者之林,舊指學術界)。儒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孟子為

順便了解:八議【歷史官職】

指八種人犯罪後可以享有減免刑罰特權的特別審議制度。周朝稱八辟,漢朝稱八議,三國魏正式載入律令,沿用到清朝。包括議親(宗室外戚)、議故(皇帝故交舊友)、議賢(有大德行者)、議能 (有大才藝者)、議功(有大功勳者)、議貴(高官顯爵)、議勤(有大勤勞者)、議賓(前朝皇族等)。各朝對所包括的對象皆有具體規定,如議貴條,《唐律疏議》卷一《名例》: “謂職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

八儒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