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統說
又名三正說。始於西漢《尚書大傳》,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和東漢班固等纂集的《白虎通·瑞贄·論三正之義》均有闡發。主要涵義為:(1)每個朝代都有一“統”,受之於天;舊王朝背時,新王朝則承應天命以替代並改正朔、易服色。(2)朝代更替,系黑、白、赤三統循環,得到哪個“統”而為天子,社會的禮樂征伐則依其“統”之定製辦理。(3)以三代而言,夏代以孟春月(十三月)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稱“黑統(或人統)”;殷代以季冬月(十二月)為正,色尚白,以雞鳴為朔,稱“白統(或地統)”;周代以仲冬月(十一月)為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稱“赤統(或天統)”。周后以至百世,仍由此三統順序往復,但需因時制宜,其制度當有因革損益。實質上是一種歷史循環論,在中國封建社會影響久遠。清末康有為衍發其義,將其作為變法維新的理論依據之一 。
三統說字典分解
三統的解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正朔。 夏 正建寅為人統, 商 正建醜為地統, 周 正建子為天統。亦謂之三正。《漢書·劉向傳》:“王者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
說國語字典 說 (説) shuō 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演說。解說。 介紹:說合(a.從中介紹;b.商議;c.說和。“合”均讀輕聲)。說媒。 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