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補試

補試

宋太學招生考試,稱為補試。慶曆四年(1044),規定每年一次,考論一首。神宗後,改為一年四試,考經義。高宗時,改為一年兩次,後因考生增多,年僅春季一試。孝宗初,規定禮部試後,由朝廷差官鎖院,各地舉人皆可赴試,錄取合格者補外舍,稱為混補。後因考生太多,改行待補法,對投考人數加以限制。武學、醫學、宗學等亦以補試招生,試法大體仿照太學。州、縣學每年春、秋補試兩次,白身人考試經義合格,即注學籍。參見“混試法”、“待補法”。

補試字典分解

補試的解釋 補考。 宋 趙昇 《朝野類要·舉業》:“州縣學,春秋兩放補試,白身人本經中者,注籍。” 宋 錢愐 《錢氏私志》卷一:“ 光玉 補試入太學,適與 岐公 之子

補的解釋 補 (補) bǔ 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縫補。補葺。亡羊補牢。 把缺少的東西充實起來或添上:彌補。補充。貼補。補習。滋補。 益處:不無小補。於事無補。

試的解釋 試 (試) shì 按照預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試車。試圖。試航。試問。嘗試。試金石。 考,測驗:試場。試卷。試題。筆試。考試。口試。 筆畫數:8; 部首:訁;

順便了解:補牢【歷史典故】

源見“顧犬補牢”。比喻發現失誤則及時補救。清 王韜《〈火器說略〉前序》:“然則來軫方道,補牢未晚。”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妄謂及今為之,猶可補牢。”

補試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