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曆(曆)

歷史字典解釋

中國古代的規整曆法之一。製作並始行用於春秋戰國時期,秦統一後頒行於全國,至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為《太初曆》所代替。以十月為歲首,置閏於年終,稱為後九月。以一回歸年為365 1/4日,以十九年七閏為閏法,以立春為一年節氣之起算點。《漢書·藝文志》載有《顓頊曆》二十一卷、《顓頊五星曆》十四卷,隋以前已佚,今僅存片斷,散見於《漢書·律曆志》及諸子、緯書中。

詞語分解

  • 顓頊的解釋 公元前;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之孫,年十歲,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詳細解釋.上古帝王名。“五帝”之一,號 高陽氏 。相傳為 黃帝 之孫、 昌意 之子,生於 若水 ,居於 帝丘 。十歲佐 少

歷史知識推薦:老牛會

清鹹豐年間河南永城一帶團練組織。創辦人為牛長庚,故名。會員皆以白布裹頭,當地民眾亦稱之為“孝帽子會”。曾參與鎮壓豫皖邊境的捻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顓頊曆(曆)歷史

相關歷史

顓頊曆(曆)_顓頊曆(曆)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