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三策
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一說在元光元年(前134),舉賢良方正,董仲舒應詔對策,共三篇,後稱“天人三策”。文見《漢書·董仲舒傳》。其內容是發揮先秦儒家思想,雜以陰陽五行之說,以“天人感應”為君權神授提供理論根據。強調“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人格神,世界萬物均按其意志存在和變化,統治者應順從天意,改制更化,以道德教化人民。又援引《春秋》大一統之義,主張“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所論適應了鞏固封建皇權的需要,也有利於維護大一統封建帝國的統治秩序,故得到武帝的賞識。
天人三策字典分解
成語天人三策的解釋 《漢書·董仲舒傳》載: 武帝 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而 仲舒 以賢良對策。以“天人感應”說為其對策要旨,所對凡三,世稱“天人三策”。說明“王者承天意以從事”,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 孔子 之術者,皆絶其道,勿使並進”,主張罷黜百家,
天人的解釋 (1) [heaven and man]∶天和人;天象和人事天人之際天人合一(2) [celestial being;immortal;outstanding
三策的解釋 (1).三道計謀。《史記·蘇秦列傳》:“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計也。”(2). 漢 董仲舒 以賢良對天人三策,為 武帝 所賞識,任為 江都 相。後用為典實,借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