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①(1)隋開皇九年(589)改豐州置,因州治有泉山得名。治原豐縣(後改名閩縣,即今福州市)。大業初改為建安郡。唐武德初復為泉州。轄境相當今福建全省。其後分置建、漳、汀、武榮諸州,轄境縮小為閩江下游地區。景雲二年(711)改為閩州。開元十三年(725)又改為福州。(2)唐久視元年(700)分泉州置武榮州,景雲二年(711)改名。因州北主山清源山有孔泉,一名泉山得名。治今泉州市,開元八年(720)置晉江縣為附郭。轄境相當今福建晉江和木蘭溪流域澎湖地區及廈門、金門等市、縣地。五代後西北部包有德化縣。北宋太平興國後東北部木蘭溪流域割出,置興化軍;西南部長泰縣劃屬漳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為泉州路。宋元祐二年(1087)州城置市舶司,為對外貿易重要港口。②天津市寶坻縣的別稱。因古泉州口在縣境而得名。參見“泉州渠”。
泉州字典分解
泉的解釋 泉 quán 從地下流出的水源:泉源。泉瀑。甘泉。溫泉。噴泉。黃泉(舊時稱人死後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 古代錢幣的名稱。 姓。 筆畫數:9; 部首:水;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