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綬
綬即系印的絲組。黃綬指漢代官印的黃色綬帶,亦用作低級官吏代稱。西漢秩比二百石以上至五百石官吏,如小縣長,小侯國相,縣丞、尉等皆授銅印黃綬。成帝綏和元年(前8),長、相一度改為黑綬。哀帝建平二年(前5)復故。東漢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亦用黃綬。
黃綬字典分解
黃綬的解釋 (1).古代官員系官印的黃色絲帶。《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 唐 劉長卿 《送從弟貶袁州》詩:“名羞黃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黃的解釋 黃 huáng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顏色:黃色。黃昏。牛黃。黃澄澄。信口雌黃。 特指中國黃河:黃災。治黃。黃泛區。 指“黃帝”(即“軒轅氏”,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
綬的解釋 綬 (綬) shòu 一種絲質帶子,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後用來拴勳章:印綬。綬帶。 筆畫數:11; 部首:糹; 筆順編號:5513443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