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翰林學士承旨

翰林學士承旨

官名。唐玄宗始置翰林學士院,專掌內命,設翰林學士六員。肅宗至德宗以後,從中擇年深德重者一人承旨,獨承密命。憲宗正式置翰林學士承旨,為學士院之長,職權尤重,多至宰相,然猶為職銜,例由他官兼任。五代後梁一度改稱翰林學士奉旨。宋代以翰林學士中資深者為之,不常置。元豐改制,定為正員官,正三品。遼代置於翰林院,為南面官,位在林牙下。金代為翰林學士院長官,正三品,貞祐三年(1215)升從二品,應奉文字時加知制誥銜,掌撰擬詔命。元代為翰林兼國史院長官,初置一員,正三品,屢有增減,後定置六員,從一品;蒙古翰林院亦置為長官,初置一員,從二品,屢有增減,後升從一品,定置七員。明洪武二年(1369)置一員,正三品,為翰林院長官,十四年革。

翰林學士承旨字典分解

翰林的解釋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唐朝以後始設,明、清改從進士中選拔翰林天台陶先生。—&mdash

順便了解:翰林學士【歷史官職】

官名。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由翰林供奉改名,選任有文學才能的朝臣,置於學士院,入直內廷,以備隨時宣召,撰擬文字。初為文學侍臣,後漸成定製,凡任免將相、冊立太子、號令征伐、宣布大赦等機要內命,皆由其草詔,用白麻書寫,其頒發不經政事堂,稱為內制,分中書省出令之權,原掌制誥之中書舍人則稱外製。當時僅為職銜,無階品俸祿,無官署屬員,一般置六人,由他官兼任,自諸部尚書、丞、郎至校書郎、京畿縣尉皆得與

翰林學士承旨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