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怎么寫好看

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初意為氣流。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像氣流之形。《說文·米部》玉裁注“氣為雲氣”。據《左傳·昭公元年》,春秋時醫和分氣為“陰、陽、風、雨、晦、明”六氣。戰國時道家認為“氣”屬於宇宙生成的一個階段。《莊子·至樂》:“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認為氣為形之基礎,有氣則有形,有形則有春夏秋冬四時之運行和萬物之生長。儒家亦認為“氣”充滿人體,對人至關重要。《孟子·公醜上》:“氣者,體之充也。”並提出“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命題,主以“氣”養人之精神、性情,將氣的學說引入道德修養。陰陽家以“氣”配“五行”,提出木氣、金氣、火氣、水氣、土氣的概念,而將其特性稱為“五德”,用“五德”興衰述歷史循環論。西漢董仲舒認為,凡物之生,皆因陰陽二氣的相反相成,但又賦予天意和道德屬性,而與陰陽家合流。東漢王充提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論衡·自然》),認定“氣”為世界之本,奠定後世元氣一元論之基礎。西晉楊泉以“氣”之生滅論證形神關係,認為“人含氣而生,精盡而死”(《物理論》),即人由氣所構成,氣散則人死神亡,並提出“谷氣”的概念,宣稱“養生之術,常使谷氣少,則病不生矣”(同上)。道教徒以自身之氣為原料,結合“精”、“神”修煉內丹,為修身養性之法。北宋張載認為“氣”生萬物,世界統一於“氣”(見《正蒙·太和》、《正蒙·神化》)。南宋朱熹亦承認氣之物質性,但認為“理先氣後”(《朱子語類》卷二),稱“氣”為精神性的“理”所派生。後世闡釋“氣”多以張載之說為據。

詞語分解

  • 氣的字典解釋 氣 (氣) ì 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 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 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 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 人的精神狀態:氣

歷史知識推薦:儒童

明清時童生之別稱。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氣歷史

相關歷史

氣_氣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