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道
古代中西交通所經主要道路之一。因經行今新疆北部,故名。有兩道:(1)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瑪乾沙漠北緣之間的一道。此道出玉門關,經車師前王庭、危須、焉耆至龜茲,又分兩支道:一由龜茲西行,經姑墨、溫宿,過拔達嶺至烏孫府赤谷城,再向西至塔拉斯河中游的郅支城。玄奘赴印度時,即取此道;一由龜茲西南行,經疏勒、捐毒,過蔥嶺,至大宛。(2)沿天山以北至伊犁河流域的一道,亦稱“北新道”。此道東漢時已初步開通。隋唐時有很大發展。其走向為出玉門關西北行,經伊吾、高昌、北庭、輪台、弓月,渡伊犁河西行至碎葉城及地中海。以上兩道,都可南通印度,西通波斯、西亞。
北道字典分解
北道的解釋 (1).我國古代中原地區對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據《漢書·西域傳》,自 玉門關 和 陽關 以西,大體經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脈 和 塔里木河 之間的通道西
北的解釋 北 běi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
道的解釋 道 dào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