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渾蓋通憲圖說

渾蓋通憲圖說

書名。明李之藻撰。三卷。萬曆年間刊刻。《天學初函》、《四庫全書》、《守山閣叢書》中均收入此書。介紹西洋星盤的製法和用法。因星盤盤面是將天球球面坐標投影到平面上而成,故名。卷首冠以渾象圖說、赤道規略說、晝長晝短南極北極舊規說、子午規說、地平規說,不入卷數。次分上下二卷,共圖說十九篇。上卷記述星盤面上各種坐標網的繪製法,包括赤道、黃道、地平三種坐標系統在平面上的投影。下卷介紹了星盤上標畫恆星的方法和星盤的用法。書中使用歐洲的度量制度,首次介紹了黃道坐標系、晨昏蒙影、星等概念。

渾蓋通憲圖說字典分解

渾蓋的解釋 渾天說與益天說的並稱。 北周 庾信 《進<象經賦>表》:“日之遠近,本非童子所問;天之渾蓋,豈是書生所談?”《南史·儒林傳·崔靈恩》:“先是儒者論天,互執渾蓋

多學一學:渾儀【歷史知識】

①又稱渾天儀。中國古代觀測天體位置的儀器。西漢落下閎曾製造。支架上固定兩個互相垂直的圈(地平圈和子午圈);其內還有若干個可繞與地軸平行轉動的圈,分別代表赤道、黃道、時圈、黃經圈等。在可轉動的圈上,附有繞中心鏇轉的窺管,用以觀測天體。其後歷代多仿造。明正統三年(1438)至七年仿元(一說宋)渾儀,以銅澆鑄,製成新的渾儀,置於北京齊化門(今建國門)觀象台。以測定恆星入宿、去極度及日月五星運行情況,供

渾蓋通憲圖說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