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王大臣會議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國議。清初滿族貴族參預國政之政治制度。始於清太祖努爾哈赤籌建後金政權之際,時特置議政大臣(即理政聽訟大臣)五人佐理國事,與諸貝勒每五日集朝一次,協定國政,公斷是非。天命七年(1622)後,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制。十一年九月,皇太極嗣位,為加強君權,分散諸王貝勒權力,命八旗總管大臣(固山額真)均參加議政。後又將議政範圍擴大到貝子,定每旗各設議政大臣三人。此後,議政制度逐漸成為王大臣共同輔政的一種形式。順治元年(1644),於內廷設議政處,以為議政王大臣的辦公處所。其議政形式有兩種:一是廷議,即凡軍國重務不由內閣票發者,由議政王大臣“坐中左門外會議,如坐朝儀”;二是交議,即凡奉旨交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事件,由內閣轉交議政處,王大臣共同會議後核奏。雍正年間成立軍機處後,重要軍國大政皆由軍機大臣承旨遵辦,王公大臣議政制度遂廢。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式取消。
詞語分解
- 議政的解釋 議論政事。 漢 王充 《論衡·效力》:“治書定簿,佐史之力也;論道議政,賢儒之力也。” 宋 韓元吉 《讀<管子>》:“則 仲 之與 桓公 平日謀國議政者,其亦詳矣。”《清史稿·太宗紀二》:“﹝ 崇
- 會議的解釋 ∶集合三人以上相與議事,並遵循一定的議程,所舉行的一種集會管理委員會會議 ∶商討並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特指基督教會主教及其他領導人討論並解決教義、教會管理、教規和其他
歷史知識推薦:枋頭
在今河南濬縣西南淇門渡,古淇水口。《水經·淇水注》:東漢建安九年曹操欲攻袁尚於鄴,先“於淇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故時人號其處為枋頭”。後廢。北魏熙平中復加修浚。有城。為魏晉南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議政王大臣會議歷史
猜你喜歡
丘悅的歷史解釋
生卒河南陸渾今河南嵩劉武威的歷史解釋
唐杜光庭神仙感遇傳見荊棘塞途的歷史解釋
荊棘堵塞了道路。比喻陳叔陵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子嵩,陳宜帝第音律的歷史解釋
指音樂的律呂宮調等。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歷史解釋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章可民政部左右侍郎的歷史解釋
官名。清末置,為民政內坊典內的歷史解釋
官名。隋朝始置,從六慈母三遷的歷史解釋
同慈母擇鄰。漢趙岐孟囊空如洗的歷史解釋
囊口袋。口袋裡空得像巾幗鬚眉的歷史解釋
猶言女中丈夫。巾幗,李棟的歷史解釋
生卒清陝西商州人,字楚簡王的歷史解釋
生卒前名中。惠王子。顯謨閣待制的歷史解釋
官名。北宋建中 * 元楊浩的歷史解釋
俊長子。母崔氏。文帝桃花作飯的歷史解釋
謂只學得皮毛。清章學畲江鎮的歷史解釋
在廣東省梅縣西南部。法不傳六耳的歷史解釋
謂極端秘密,不能讓第誠恐誠惶的歷史解釋
見誠惶誠恐。明湯顯祖向子諲的歷史解釋
生卒宋臨江軍清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