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繩紋

繩紋

古代陶器紋飾。多見於新石器時代,並沿用至後世。陶器成型後,為使其堅固耐用,以表面纏有繩子的木或陶製拍子拍打其外壁,所留下的印跡。以紋的粗細分為粗繩紋或細繩紋。

繩紋字典分解

繩紋的解釋 古代陶器的一種紋飾。用纏有繩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 中國 新石器時代和 殷 周 時代的陶器常有這種紋飾。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

繩的解釋 繩 (繩) shéng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a.雜技中的走繩;b.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

紋的解釋 紋 (紋) wén 絲織物的文理,物件的文理:紋理。紋飾。條紋。水紋。指紋。斜紋。 紋 (紋) wèn 器物上的裂痕:這個碗上有一道紋。打破砂鍋紋到底(“紋”

不妨一看:繩技【歷史知識】

古代雜技的一種。俗稱走素。亦作繩妓、繩伎。據唐《封氏聞見記》載,唐開元二十四年(736)為慶賀玄宗生日,“御樓設繩妓。妓者先引長繩兩端屬地,埋鹿盧以系之,鹿盧內數丈立柱以起,繩之直如弦,然後妓女從繩端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側身而過者,有著屐而行之,從而俯仰者……曾無差跌,皆應嚴鼓之節,真奇觀也。”又,繩伎、繩妓亦指繩技藝人。《明史·李自成傳》有繩伎紅娘子。

繩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