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校尉
官名。西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始置,秩二千石。掌京城長安諸城門警衛,領城門屯兵,屬官有司馬一員及十二城門候。職顯任重,每以重臣監領。王莽居攝時,更名為城門將軍,諸城門各置校尉。始建國元年(9),又置中城將軍主十二城門。東漢復舊名,秩比二千石。當時洛陽十二城門,惟北宮門屬衛尉,其餘十一門各設門候,隸城門校尉。位在北軍五校尉之上,多以外戚重臣領之。三國沿置。魏四品,屬官有司馬一員,十二城門候、候副。西晉沿置。東晉、南朝罷。十六國後秦仍置。北朝魏、齊皆置,職權漸輕。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四品上。北齊置二員,為城門寺長官,四品上,隸衛尉寺。掌宮殿、城門並諸倉庫門禁管鑰,別有衛士署掌京城及諸門士兵。北周改置城門中士,掌京城十二門禁令,隸司門下大夫。隋復置,員二人,為城門局長官,初隸門下省,從四品上。大業三年(607)減一員,改隸殿內省,降為正五品,後又改名城門郎,復隸門下省。
城門校尉字典分解
城門的解釋 [city gate] 城牆上的門洞,設有可關閉的門,供人出入或用作防禦
校尉的解釋 軍職名。據《史記》, 秦 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項羽本紀》載: 項梁 “部署 吳中 豪傑為校尉、候、司馬。”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 “以 張耳 、 陳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