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七宗
中國佛教般若學各派的總稱。東晉時,佛學日趨繁榮,佛家依傍玄學各派觀點,闡發《般若經》否定客觀世界存在的所謂“空”的含義,因而產生多種派別。晉宋間曇濟作《六家七宗論》,即觀點有六家,派別分七宗。七宗指以道安為代表的“本無宗”,主張一切諸法,本性空寂;以竺法深為代表的“本無異宗”,主張有(指宇宙萬有)源於無,由無生有;以支道林為代表的“即色宗”,主張色不自有(沒有自性),雖色而空;以於法開為代表的“識含宗”,主張識含於神,神明既覺,則惑識斯盡,三界都空;以道壹為代表的“幻化宗”,主張世界萬法如幻化;以支敏度為代表的“心無宗”,主張無心於萬物(即使心體虛空,不為外物所累),萬物未嘗無;以於道邃為代表的“緣會宗”,主張諸法由因緣會合而有,緣散即無。其中,“本無異宗”系“本無宗”的分支,故名六家。六家中“本無”、“即色”和“心無”三家影響較大。
六家七宗字典分解
六家的解釋 (1).指 先秦 至 漢 初學術思想的主要派別: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漢 司馬談 有《論六家之要指》,見《史記·太史公自序》。(2).指史